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5|回复: 0

束汉兴 “文革”记事——1966年的日记摘录

[复制链接]

855

主题

1087

回帖

723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233
发表于 2022-2-23 18: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革”记事

束汉兴





“文革”十年,开始于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六”通知,结束于1976年1O月6日粉碎”四人帮”。1966和1967两年是运动高潮期,这两年我正在上海交大读五年级,直到1967年底才分配工作离开学校。“文革”后拨乱反正,我们仍算66届毕业生,工龄从66年算起。

“文革”时,本人正值青春年华,也记了一些日记。《知足堂》疏延祥主编希望我整理一下,认为“不仅是史料,也对后辈有教育意义”,宗亲润涛也说:“日记是一种特殊的题材,有历史的印迹,相信会有很多人喜欢。”为不负宗亲希望,特摘抄一点1966年 “文革”最高潮时的片断记事,既留下一点历史的印迹,宗亲们也可以从中看看一个普通老百姓在“文革”中的感受和经历。

        1966.7.17

我们自六月十五日回校后立即投入了学校的文化大革命。这次文化大革命是思想意识领域里异常激烈的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高等学校是资产阶级学者权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斗争当然更加激烈。我校文化大革命自6月2日开始,贴出了千万张大字报,单单自6.29至7.8这这十天里就贴出了一万二千多份大字报,要知道,一份大字报要写好几张纸,有的长达六丶七十张,可见其势之猛,其力之大了。学校马路的两旁,搭了芦棚以张贴大字报,一到晚上,灯火辉煌,看大字报的人很多很多。被贴到的人面很广,“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决不能让它们自由泛滥。”

这次文化大革命确实触及到了每个人的灵魂。过去我们心目中的权威,现在一个个威风扫地。从揭发出来的大量事实看,确实十分令人气愤。如刁难孟德和制造氧气瓶的就是我们过去的材料力学先生,自称“高压容器专家”。我过去一向以为他书教得很好的副教授黄静安,现在他不但威风扫地,而且还要把他打倒。

资产阶级“学者权威”为什么能如此肆无忌惮,这是因为党内有他们的“大红伞。”钻入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最危险,最毒辣。高等教肓界存在着一条反毛泽东思想的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黑线。

现在我们是上午半天学毛选,下午半天讨论、议论、揭发。现在问题差不多揭完了,主要谈教育制度的毒害及罪状,晚上看大字报。党委在开扩大会揭发问题。

这次中央决定有三个通知,第一是取消今年高等学校的暑假。第二是彻底改革现行研究生制度,今明两年研究生的招生暂停。对这一条,我由衷欢呼,因为我对考研究生一点不感兴趣,上次也不过是“奉命而考”。第三是今年高等学校毕业生等运动“基本结束之”再分配工作。

附记

黄静安教授确实是一个好老师,所谓刁难之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他的课深入浅出,清晰易懂,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下课铃声就响了。每每如此,不得不服。

本来准备过国庆后分配工作,最迟到年底,谁也未料到整整拖后了一年半。而运动,无穷无尽。这点,中央也未料到。

       1966.8.14

手捧宝书乐心窝,四卷雄文擎在手。金光四射照宇宙,主席指引共产路。一字一句细细读,私心杂念全铲除。一心一意干革命,文化革命斗鬼蜮。

        1966.8.15

这几天来,整个交大校园都沸腾起来了。我们的心情一点也不能平静下来。一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新的高潮已经掀起来了。革命斗争的烈火燃遍了整个交大校园。

八月十一日上午开始了对牛鬼蛇神的斗争。下午,全校七千多个革命师生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浩诰荡荡地集队到上海市委去报喜,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英明决定(十六条)。天气虽热,但大家心里更热。红旗招展,彩旗飞舞,锣鼓声震天,口号声动地,每个人千百次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思想万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无产阶级专政万岁!”下午五点半,回到学校,每个同学斗志非常旺盛,虽然总支讲大家去吃好晚饭再来斗争何、江、黄,但哪一个人肯?都要马上斗。于是许多同学跑到教工饭厅把正在吃饭的何一把揪来,又有许多同学去把江、黄揪来,都给他们戴上了高帽子(有近一公尺高),上面写着“我是牛鬼蛇神XⅩX”,顶端还飘了两条白带子,将他们的头按得低低的。我跟着一些人押黄游街(第一眼见黄戴着高帽低着头走过来时,我的心情简直无法形容,这是有生第一次亲眼看到)。大家不断高呼:“打倒牛鬼蛇神黄静安!”“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无产阶级专政万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等口号,还命令黃自己叫“打倒牛鬼蛇神黄静安!”叫得轻了,再要他叫得响,他只得不断连续高叫“打倒牛鬼蛇神黄静安!”把黄押到民主广场,叫他跪在台上,大家高呼口号,接着又押到草坪。此时,何、江都跪在那里了,何的衣服已被扯破,听人说叫他跪下,他不跪,被人大打。接着一个个进行声讨。让他们一个个先站到凳子上四周转一转,然后跪在凳上叫他交代。人是多得不得了,我的衣服全湿了。在群众的压力下,他们都只得说“我低头认罪!”“马上交代!”然后,又一个个押着游街。因为大家刚游行回来,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根标语棒,好些人便往高帽子上打,高帽子也打破了。这次斗争近二小时。这天被斗、戴高帽子的有十个以上。

第二天早上,党委召开了全校革命学生大会,表示昨天的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打了个前哨战,长了革命派志气,灭了牛鬼蛇神威风,党委跟大家一样感到非常高兴,但是要文斗,不要武斗,要充分说理。

现在,有人认为戴高帽是文斗,要戴,有人认为戴高帽是武斗,认为不戴好,争论很多。至今起码斗争了三十人左右了,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一方面是斗争的高潮,一方面校园里锣鼓声不绝,別的高校来我校报喜。

附记

文革到后来,演变成大规模武斗,全面内战,死伤无数。

中央决定,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全部和中学生的一部分代表,分期分批到北京来。后来,几乎全部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参加到大串连里来了。本人进行了两次大串连,第一次从上海到北京,再到西安,重庆,长沙(韶山),武汉,南京,回到上海。第二次从上海,杭州,南昌,广州,回上海。第一次回校写了几段回忆录,第二次是日记。

第一次串连(1966.9.6~1966.10.7)

锐利武器

在文化部看大字报时看了哈军工的文艺小分队的演出。他们的演出好极了!短小精悍,战斗力很强,充分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巨大作用。

我特别喜欢他们的对口词,自己创作,自己演出,结合形势,结合实际,对我教育很大。我还特别喜欢他们的“造反舞”,杀气腾腾,刚劲有力。他们的合唱也是那么有力,嘹亮,使我十分敬佩。

这真是一支乌兰牧骑式的战斗小分队。

最幸福的时刻

天安门广场今天为什么特别明亮?为什么特别暖热?啊,因为今天天安门广场有两个太阳,天上的太阳只能照在我们的身上,而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啊——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照得我们心里暖洋洋。

一九六六年九月十五日下午五时一刻,毛主席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欢呼啊欢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迸尽一切力气高呼,也表达不尽我们心中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是毛主席领导我们取得了一个接着一个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了这次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毛主席啊,不仅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而且是世界革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啊,当代的列宁。

重庆的中学生

这次串连,只曾到过一所中学——重庆市三中,然而却给了我很深的印象,那就是重庆的中学生。重庆两派学生之间的分歧很大,斗争非常激烈,这也反映到了重庆三中来。

我们才进校,遇到了重庆六中的两个初一女学生,当谈起重庆大学“八一五”战斗兵团,其实我们也未谈什么,只是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八一五”,她们就叫我们是“麻子军”——她们对重庆毛泽东思想红卫兵、赤卫军(保市委的)的称呼。当我们表示了我们是支持“八一五”的以后,她们高兴得很,与我们就特别亲热起来。(后来我们批评她们不要骂人,要摆事实讲道理。)

不久,我们去到三中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那里领材料,我们也没谈什么,只是说你们的材料印得很好,谁给你们印的啊?她们就叫:“你们是偏袒八一五的”,对我们就有些不客气起来。

我们反复向她们解释:革命的组织我们都支持。我们支持“八一五”,也支持你们毛泽东思想红卫兵,你们组织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革命的,希望你们不要互相对立,要在毛泽东思想、十六条的基础上,在大方向一致的基础上团结起来,集中力量打击一小撮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一小撮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不要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让坏人钻孔子。

在这些年轻的中学生身上,使我增长了不少朝气。他们真是观点鲜明啊,然而有些方面还缺乏考虑。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十月四月晚上船到九江码头。我亦上码头游览。街上非常热闹,张灯结彩。整个一条大街是红的海洋,灯的海洋。当我快回到码头时,迎面过来一支队伍,横幅上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抬着毛主席画像,敲锣打鼓,还有一支秧歌队,看看秧歌队的同志,年纪颇大了,小则二十多岁,大则三四十岁,她们的动作虽不够整齐,却也舞得十分有劲。我心头非常感动。这么大的年纪还舞秧歌,确不容易啊,这次文化大革命真把绝大多数人都发动起来了。

在码头上,我又观看了她们的节目表演,有表演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有对口词等,宣传十六条,宣传毛泽东思想,节目倒也短小精悍,后因船要开了,只得上船,告別这支可敬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在南京车站,我又看到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宣传十六条。

全国真是一片热气腾腾的革命景象啊!

如此“串连”

从武汉到南京的轮船上,遇到这样一位出外“串联”的学生——南京动力学校陈XX。

他从南京出发,分文未带。到了北京,中央发给了他四元钱。后来又到了上海、杭州,他说他在此两地付了饭钱。后又到了广州、长沙,饭钱分文未出。从长沙到韶山,他不知怎地弄了张汽车票给一农民乘,而农民给了他二元钱,他竟收下了——这不是骗是什么?国家照顾我们乘火车乘汽车乘轮船,甚至摆渡、缆车、电梯都免费,而他竟干出这种勾当!而他又是怎样来用钱的呢?在韶山买了七只纪念章(规定每人一只,他又施展了什么手法),二本八角五分一本的纪念册,在武汉用亲戚给他的钱做了件衬衫——有了钱不还国家。在长沙、武汉不仅饭钱分文未付,还向市委借了好几元。出去时只一只包,而现有三只包。在长沙,接待他的同志对他说丢了党籍也不能借钱给他,可见他是怎样“借”的。这样出外“串连”(应读作游山玩水,招摇撞骗)了一个月他还不满足,还在船上说准备到南京后,还要再出去二个月。他的这些话被睡在他附近的一个南京师院同学听到了,对他进行了批评,舱内同志纷纷也上来对他进行了指责、批评。我责问他:为什么滥用国家的钱?所欠国家的钱回校后要全部归还。一个北京中学女红卫兵爱憎非常分明,她瞪起了大眼说:“混蛋!出来混饭吃,饭一口一口吃下去,不害羞!”颇有势不两立、深恶痛绝之义。我心想:北京红卫兵,特别是中学里的,斗争性就是强,就是比自己行。

说实话,如此“串连”的人不是个别。我看到不少人吃饭不付钱——身边没钱,你又不能饿着他。

1966.11.2   星期三    晴   杭州

万里征途从今始,革命串连不怕苦。踏遍青山人未老,取经交流为国途。主席思想要宣传,学好毛著须记住。凡事问个为什么,大风大浪不迷路。

                       写于杭州



1966.11.3    星期四    晴  杭州

省阶级教育展览馆接待点同志真热情,“意见薄”成了“表扬薄”,我虽来才一天,已感这种同志般的温暖。

展览馆内接待点,接待同志真周到。满腔热情待同志,五湖四海聚一道。虽出远门如在家,处处温暖处处好。老三篇作座右铭,学了就要见成效。

1966.11.5    星期五     睛     杭州

晚上去浙大看越剧一团二团演出,歌唱蔡永祥,歌唱32111,歌唱十六条,歌唱核导弹。节目很精彩,受到很大教育。越剧革命化了,越剧团也革命化了,她们成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她们不但唱越剧,也跳舞,也唱歌,也来“数来宝”,还有乐器合奏等等。

事情真是无巧不成书,今晚看演出又遇到了那位浙大同学。她让出了位子,几个人坐在一起,这样就边看演出边聊。她叫我们跟她们五个人一起去长征(他们中有越剧团员)。从交谈中可看出她是一个热情、爽直、诚朴的农村姑娘。她是化工系的三年级大学生。这真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纵然相识短,心中留美印。

1966.11.7   星期一   晴    南昌

从杭州经过十六小时的火车来到了英雄的城市南昌。

这里是八一起义的所在地,中国人民自已的武装在此诞生。从此后,中国人民掌握了抢杆子,并从枪杆子里打出了政权。

宽广的八一大道纵贯全市。

如今,文化革命搞得热火朝天,大道两旁标语、大字报琳琅满目,观者甚多,发传单者也甚多。晚上,人民广场宣传车来来往往,灯火辉煌,宣传毛泽东思想,广播自己的观点,真是热闹非凡。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如今,在文化大革命中猛闯猛打,誓把一切牛鬼蛇神打倒在地。





1966.11.8

百级阶梯万丈高,志敏烈士高云霄。俯望江山遍地红,共产主义定来到。

            作于方志敏烈士之墓

1966.11.9    星期三     晴   南昌

         赞南昌

八一大道八一馆,八一篇章万代传。英雄城市英雄貌,英雄人民心向党。革命宣传革命车,革命哪怕困难挡。先烈遗志咱要继,永远心向红太阳。

1966.11.10



毛主席第七次接见革命小将的喜讯传来,赣城一片节日景象。

红旗艳艳迎风飘,锣鼓声声震天响。鞭炮噼啪升上天,报喜人群如海洋。七次检阅红小将,震撼宇宙世无双。

永远忠于毛主席,革命路上向前闯。

1966.11.13   星期日    阴雨  湘潭

             雨遇

遇雨大路上,暂避到走廊。一位好同志,办公室里让。倒上热开水,问寒又问暖。雨久不停止,雨伞已送上。小女孩陪送,真感我心肠。全国大学习,毛泽东思想。好人好事多,处处能遇上。这等关心人,真是如榜样。

1966.11.14

        二到韶山

主席旧居人如潮,五湖四海心一条。这里诞生毛泽东,人民救星阳光照。主席著作要学好,改造思想时记牢。保卫领袖毛泽东,油锅火海我敢跳。

1966.11.16  三   阴   653次车上

车子里闷得像蒸笼。我坐到了半个屁股,脚被别人的身子、脚束缚住了,动弹不得,再加车子一停就是几小时,真是难受。但这也毕竟是锻炼呵!使我感到敬佩的是一些中学生小将们整天整天在车子上,而我就有些畏缩了,心想如此串连不如在校搞运动。

这次去广州,可说是串连的主要目的之一,因为上次没去广州,而广州我有参了军,一年多未见面的弟弟。他到了部队一年多的时间中,究竟起了些什么变化呢:身体,思想,谈话,作风,举止,他的进步怎样,还有哪些活思想,解决了些什么问题,一年多的部队生活情况,等等,等等,这些我都渴望知道。因此,尽管旅途艰苦,但我完全甘愿受之。

1966.11.17   星期四    晴    广州

早上到了广州市郊江村下车。然后乘汽车到广州市委接待站,来到这里向阳三路紫来里13号住地,已是下午两点多钟了。

来到了我国南方的大门,英雄的城市——广州,心里充满了喜悦,总想一眼把它看尽。广州人确是别有一格。穿拖鞋、赤脚的特别多,穿皮鞋、球鞋的极少,一般大人穿塑料风涼鞋。现在,北方已经大雪纷飞,早穿上棉衣了,而这里天气仍很热。广州人穿得都很少,有的人还穿了短袖短裤。广东话听不大懂,但接待员的话听得懂。我觉得广东话有的蛮好听,确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它有一种动听的热带音调。

下午睡了一个小时,四点半吃好饭,就乘车到汉金我弟弟那里去了。路倒不远,就是难找,好不容易才找到那个金沙路1号之五。站岗的也是个无锡人——我想象,要是碰到汉金值班,那我先不叫他,看他值一会班,那才有劲呢!我由一个工人领了进去,找到了连长。这时汉金刚吃完饭,连长去叫他,我也跟着去,找到了他,来到了连部。他的战友来了好几个,都是无锡人,这真是太好了。汉金个子似乎长高了些,但不多,还是一副老样子,满口无锡话,很会讲,像他讲的“喜欢吹牛皮”。他穿着一身退了色的军装,按他说的,是“老战士”了。我们谈了一会,了解了他的工作、生话、学习情况,然后他陪我出去,走到珠江边,吃了碗馄饨,又走回到沙园,他回连队,我则乘车回来。

这次会见,我们都充满了喜悦,要不是串连,做梦也不会想到。我准备星期天再去,再一起照一张相呢。

1966.11.20      星期日     晴       广州

今天我们兄弟两人在一起。

上午八点多钟我下了车,他已等在那里了。后来我们一起去越秀公园,在公园的草坪上我们交谈,我为汉金能在这样一个革命化的大熔炉里经受锻炼感到巨大的喜悦,一年多来,在政治、思想、文化、身体,在吃苦、胆量、纪律、言谈,在礼节、作风、见解等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起了多大的变化啊!

后来我们一起上饭店吃饭,还特意买了点酒,边谈边吃,十分愉快,谈到高兴之处,笑声不绝,旁观者旁听者只能莫明其妙,因为他们不懂我们的话,然而,他们一定会想:他俩真是兄弟俩,在千里外相遇了。我们话特别多,也特别兴奋。一餐饭足足吃了一百分钟,从家里谈到了家外,从姐姐谈到了妹妹,从无锡谈到了广州,从中国谈到了世界,从学校谈到了部队。饭后一起走到毛主席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拍照留念,然后一起乘车到珠江边南方大厦,因我已感身体很不舒服,故二点半我们便分别了。

回到宿舍,唯一的要求是躺下去。四点半起来去看病,一量体温,吓,38.8度,够高的了。医生讲是感冒,打了一针。看过病后继续睡觉,晚饭也不想吃了,还是那个女同志说有面,并去给我做了面还端了来,使我十分感激。这个女同志接待一贯周到热情负责,临走要好好表扬她。

1966.11.21     星期一   晴    广州

          学毛主席著作

白发老婆灯下坐,背驮小儿聆聆听。一个太阳当头照,听在耳里心里明。全国共把毛著学,一个思想来统领。天下无敌世无双,七亿神州扬威名。

1966.11.30     星期三   晴

真是做梦也没想到,今晚发票,明早就走。在广州待了半个月了,真想早一点离广回沪,因为闻知上海斗争也很激烈,聂元梓到上海串连来了。但是现在真的要离广了,却又有些惜别之感,特别是这半个月中,何坤仪,邓葆莉等同志,他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还有一些革命小將、年轻的中学生,如寅萍等,他们是那么的热情,天真,还有些幼稚。“有趣”,跟他们认识,虽然不几天,却很熟悉了。我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诚朴的可爱,跟他们谈谈是很愉快的。

真的连做梦也没想到明早就走。何也太“保密”了。这显然,如她自己所说,担心有票后弄得不可开交,其实这个顾虑是多余的,因17号到广的全有票。会前何坤仪谈起明天去工人体育场听解放军毛著学习经验介绍,大家还选了我与耿其海为队长,我还盘算着明天如何带好队伍,使队伍雄纠纠气昂昂,富有组织纪律性,军事性……不一会,就得知明早就要走了。

附记

后来中央三令五申不让串连,但已经不起作用了,学生们还是全国到处跑。到处人满为患,车站秩序混乱,车内人挤人,连行李架上都躺了人,物资运输受到严重影响,市内工人上下班也极困难,直到一九六七年武汉发生“七二〇”事件,还有无数学生跑到武汉去串连,交大又空了。





束汉兴    江苏丹阳三城巷束氏三十世孙,生于江苏无锡,1961年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水面舰艇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毕业后在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从事舰船设计至退休。现居武汉。

http://city.blogchina.com/shuyanxiang/50750438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1 09:58 , Processed in 0.0279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