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18|回复: 0

忻中两次“革命大串联”前后

[复制链接]

855

主题

1942

帖子

723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31
发表于 2021-3-17 21: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忻中的前身是由“秀容书院”于1902年改建的“新兴学堂”,是辛亥革命第二年,把“学堂”改为“学校”后,奉文把该学校改称“忻县中学”,至今已具有“百年忻中”的美誉。2018年我于忻中高二年级毕业离校50周年,作为当时忻中67届高37班毕业的亲历者,对于那时发生的两次“革命大串联”记忆犹新。  C: A9 J& U( R; }

* q2 _/ l  p8 d/ V1966年的忻中,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从6月1日起,两报一刊就连续发表重头文章,“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彻底批判资产阶级教育路线,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等重要文章发表,学校都买好多报纸分发各班组织学习。紧接着批判三家村、公开点名批判吴晗、邓拓、廖沫沙,接着“大文豪”郭沫若通过中央电台公开检查等,一切都在为文革的全面开展制造舆论。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1966年高考推迟半年。大家没有为此鼓掌,不少同学还在暗自复习备考。对于66届的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在即,既不想分心,又担心政治表现落后影响高考,因而备受煎熬。
2 O: b  {8 S- r" R1 g8 N( n  C# @
6 q3 u% {4 X8 p! c/ E! \6月17日清晨,忻中没有了往日的平静,急匆匆的脚步声惊醒了高三(4)班的学生。原来是学校水塔砖壁上贴出了批判校长王法成的大字报,揭开了忻中文革的帷幕。起初校长王法成还算镇静,当初中同学拥到王校长家门前当面批判他时,王校长还说“贴个大字报算啥,和和风毛毛雨”。随着一拨又一拨学生的输番纠缠,这位1938年的老共产党员、曾经的保德县县长、地区教育局局长的老革命终于崩溃了,开抬说疯话,用英语骂人,这一来大家又说他装疯卖傻。从6月18日起,王校长被校批、班批,把老人家整得疲备不堪。学生斗老师,学生斗学生,老师斗老师的声浪一天高似一天。6月下旬,地委派工作组来到忻中。工作组到校后的第一件事是成立文革委员会,文革委主任又将全校十几个文革积极分子组织成了校文革委员。随着学校批斗的升级,图书管理员王耀章自杀,学生会干部王富元写了绝命书。  F' b& L5 e& J5 x8 p
0 S  D& s7 e3 _6 l9 [/ w/ c
6月前后北京来忻的红卫兵在忻县开始破四旧,他们砸文庙、拆门楼字匾、甚至冒险爬上北城门楼砸掉琉璃兽脊,肆无忌惮地毁掉很多忻州古建筑。7月上旬,忻中的学生也开始走上街头破四旧、深入“五类分子”家中抄家。听说一位校文革成员带领几个初中小同学进城抄家,抄出一铁皮小箱金条银元,谁都不知这些东西以后去了哪里。: @9 c; u' F! G; a' f) j

6 D+ H# |& V& Y, e( r1 v* O8月中下旬,随着毛主席佩戴红卫兵袖章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忻中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组织成立,全校400多人戴上红卫兵袖章。9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再次接见红卫兵.忻中各班选拔2~3名红卫兵,全校100人上下赴京参加受阅。他们带着红袖章在天安门广场合了影,留下永久的纪念。
# v4 T5 O2 R% [) \$ {# ~
: `8 O3 L5 F  I) I% Y6 s忻州8•25事件发生后,在太原的省委干部,召集忻中赴省请愿的红卫兵学生领袖做工作,要求他们劝学生返忻。学生们不答应,强烈要求改组红卫兵总部。省委领导赵雨亭在湖滨会堂接见忻县赴省请愿团之后,红卫兵总部就在会堂召开临时会议,免去当时忻中红卫兵负责人的职务。( s# i) I( j' x/ p) w, h

9 _9 r) N( ]/ H6 y10月,忻中师生下乡帮农民秋收,我们37班的同学分组住在后播明村,在村民家吃派饭,参加秋收劳动,整个学校安静了一段时间。
. P3 S! q7 t! G: f% y
5 C9 F, W8 @2 u11月中旬,全国学生大串联开始。忻中1400多师生,除去极少数师生外,大部分都串联去了。串联组一般以十几个人为小组,
3 d1 q8 e8 R* V8 e3 c, L) Z6 \) H+ l' d1 K/ ~" o; I! U
而且高初中同学搭配,学校补助每人九元。我当年18岁读高二年级,理应带领初中6位同学,自带被褥行李,手持教导处开具的大串联介绍信,去总务处领取补助费,领着十几岁的初中同学走出学校大门,卷入无目的、无目标的革命大串联活动中。“咱们到哪去?”“南下广州去!了解祖国的南方城市怎样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把全国的文化大革命连成一片”。好不容易挤上了火车,发现火车的行李架上躺着人、所有的桌椅下躺着人、桌椅中间包括小桌上坐着至少3个人,车厢通道更是人挨人。如果有人想上厕所,真事难于上青天,除非有飞檐走壁的特异功能。火车终于抵达石家庄停车,同学们纷纷下车解决个人问题。可是为了上车,不少同学不情愿地丢弃了自己的行李,被同学们从车窗口拉进车厢里来。经过一天两夜的行程,火车到达汉口,发现有的同学腿都坐肿了,很是痛苦。于是我决定在汉口车站下车,凭着“串联证明”住在了“汉口兵站”休整几天。到达汉口后,不再有粮票和口粮的限制,大木桶装着香喷喷的大米饭、大笼屉摆满白渗渗的大馒头,切成山药蛋块似的莲藕菜随便吃。早饭吃饱喝足后,还要带上两个馒头当中午饭,一身戎装佩戴好毛主席像章,背好挎包带上笔记本上街,抄写武汉的大字报,收集武汉地区的文革传单资料,誓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五天后我们把打包好收集的文革资料寄发回忻中,又挤上开往广州的火车,经过两天一夜行程后到达广州站。当年南方大厦附近的“广州港务管理局”机关接待站,接待了我们。这个机关办公楼有七层,顶层大厅全部铺满了草席或麻袋当地铺,招待着几百个来自全国各地大串联的学生住宿。广州的天气热啊,让我们这些身着秋装的北方人实在难以忍受,想买件汗衫还必须有布票才行。没办法,只好每天汗流浃背。大概由于当年的京广铁路还是单线交通,各地串联的同学源源不断地云集广州,铁路部门想安排北上返程的车次肯定困难重重。早些时间就来到广州的北京西纠红卫兵想回北京,跟接待处闹的最凶,有些时候实在让人看不下去。当轮到我们山西串联同学北上返校时,由于车票问题,还与北京西纠的红卫兵打了起来,才算拿到返程的火车票。% y# @2 X- s. Y

2 R1 ?: J6 `3 V4 G1967年一月,串联学生们陆续回来了,我所带领的同学都安全返校,可是学校没有人,上边又提倡“徒步串联”。午饭后,我们几个同学研究“方向朝南,目标韶山”开始徒步串联!几天后,我们扛着红旗、打好绑腿,像八路军行军打仗一样,沿忻州、太原、寿阳、平定到达昔阳大寨村进行了参观学习大寨战天斗地的精神。接着从和顺县丰门岭下山到达河南邢台山区,感受邢台大地震带来的严重损失。在和顺山区没有串联接待站,大家认识了田间路旁生长的特像枣树一样的黑枣树,沿途捡食落地的黑枣充饥,渴了就喝路边的河水,不少同学因此闹肚子疼。“轻伤不下火线,好点继续前进,方向朝南,目标韶山”。我们徒步走到河南郑州,到“二七广场”参观“二七大罢工”纪念馆接受革命教育。当走到河南洛阳参观“白马寺”,了解唐代佛教文化时,收到中央强调串联学生必须就地乘车返校复课,一律停止大串联的通知。我们近两个月的徒步串联结束,乘火车返校回到忻中。回校后,我们才发现,忻中已经成立了几十个学生组织。地委干部子弟成立了“韶山”战斗队,其他同学相继成立了“击水战斗队”、“东方红”、“延安公社”、“红旗兵团”、“红大刀”、“鹰击长空”等组织。有一些初中同学见势不敢来校了,不少同学干脆回了老家。原来忻县地区发生“二•四”夺权了。“红旗兵团”不仅参加了夺权,还与当时“保皇派”红卫兵组织一直在斗。红卫兵怎么办?不管它了,回老家过年去!过年回来,已经三月半了。留在红卫兵组织的200多人,大家都憋着一口气,绝不自暴自弃。正在这时命运之星再次降临。三月下旬“红旗兵团”贴出一张“请辩书”,要和红卫兵公开辩论。经过三天准备,辩论会如期举行。大礼堂坐无虚席,除去忻中各派师生,还有地委、忻师、卫校师生在场。上午九时,双方列队入场,红卫兵坐礼堂南向,红旗兵团坐礼堂北向。两派的辩论由延安公社张之直同学主持进行。8 O' A1 l. {) H; c4 D2 K# |

' d! U# G3 m7 ~' A' Z( Z6 S1967年5月,军训团进驻学校,他们的任务很明确,一是推进大联合(当时红旗兵团和我所在的延安公社已经合并成井冈山),二是引深斗批改。军训团到校后,都在做两派的工作,结果军训团内很快形成两派,一派支持井冈山,一派支持红卫兵。为统一思想,军训团回部队集训。从军训团本意来讲,并不想支持一派,压制一派,还是想千方百计搞联合。到1967年十月左右,两派组织基本停止活动,实现了复课闹革命,成立了忻中革命委员会,还吸收忻中的15位优秀学生,选抜到地区革委核心小组工作。1968年2月,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增补三位学生代表为区革委委员。1968年4月,忻中初中班复课正式开始。由于我校复课较早,成了华北地区的先进典型,《光明日报》专门采访报道。  Y$ g/ H' s* M! N

+ o; e; j% A4 F" `1968年夏,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声浪中,轩岗煤矿工人宣队进驻学校,不久高中部分同学去轩岗煤矿工程处等单位学工。我和37班的几位同学在太原重型机器厂铸造车间学工。学工回来个把月,上级发布通知:“全校学生毕业,哪来哪去”。除加入地区革委十几位同学和留校的三位同学以外,其余同学都不无遗憾地悲壮地离开了学校。我本人于1968年8月2日随被遣返原籍的父母,回到自己生疏的老家嘉禾村,开始学习当农民。; O: H7 o$ I) y$ i) J2 c- D

4 W$ c' o9 U4 R5 {7 i本文参考忻州记忆:《一个红卫兵领袖的反思》
- k& b9 D  }, t" [/ [. r. U: ~/ F# \6 E8 D; L0 F" z7 I: o
https://www.sohu.com/a/277985600_778198, |$ _6 ], R4 I& W6 o) q0 C

* P- b' V! x5 j" W8 K2 ~.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9 14:17 , Processed in 0.0965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