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43|回复: 0

王瑛:黄土地盛开的山丹丹—记北京知青栗建国(组图)

[复制链接]

855

主题

1087

回帖

722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229
发表于 2021-1-24 20: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9年2月,陕北还是一片凄冷,北京知青栗建国和知青小组的同学一起放弃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踏着父辈的革命足迹,心怀向往,满怀豪情的奔赴延安。说来也巧,到延安甘泉县王坪公社大庄河大队插队的那天,正是栗建国的生日,从这天开始,栗建国步入了人生社会实践的大课堂。


    山丹丹花开在故乡,陕北黄土地承载两代情。


    抗日战争期间,栗建国的父亲曾是延安陕北公学的学员,延安的革命环境和学习氛围在老延安的心里留下了永久的烙印,延安成了她们家不变的话题。就连她爱人的父亲也是长征到达延安的红军干部。延安,对于栗建国早已不绝于耳,心心念念了。所以,来延安插队,是她和同龄人心向往之。


    为了适应插队生活,早在离开北京前,栗建国曾在北京近郊的农村参加过生产劳动。所以,来到陕北后,对农村的生活并不陌生。陕北土地贫瘠,广种薄收。栗建国也和其他知青一样,插队期间也有粮食不够吃的时候,她学会了利用劳动间隙和老乡们一起挖野菜。夏天早晨五六点出早工,晚上七八点收工,一天的劳动强度挺大,知青们的体能悄无声息的得到了锻炼。不时的暴晒,偶尔的雨淋,慢慢的退去了栗建国大城市姑娘的洋气和稚嫩。她逐渐的像农村姑娘一样,从只能背几十斤柴都感觉压得喘不过气,逐渐锻炼成能背140多斤的铁姑娘了。生活就是这样,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磨炼成了钢铁意志。


    栗建国在劳动中常常感概:这是一片多么神奇的土地!这里的老乡大字不识多少,但是他们祖祖辈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如此的艰难困苦,他们是如何节省,才能拿得出给部队的粮食?他们要如何割舍,才能自愿送儿参军参战?他们得多大勇气,愿冒生命危险向前线运送弹药?延安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解放战争的出发点,正是因为有一群愿以生命为代价来支持中国革命解放事业的伟大人民,正是他们的全力付出,才成就我们的建国伟业。这里的贫苦生活也深深地激发了栗建国的爱国爱民情怀。


    在延安,北京知青从生活、生产到思想教育,受到省、地、县各级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地、县两级还设立了知青安置办公室,公社、生产大队派有知青专干,政府尽一切努力,为知青创造条件。延安父老乡亲对北京知青也表现出了深厚的感情,把北京知青当作自己的亲人,给予父亲般的宽容和胸怀,母亲般的温暖和厚爱,以勤劳善良,朴实宽厚的品格,深深地影响和教育了北京知青。


    面对着这样一群与天斗与地斗的父老乡亲,栗建国和一起插队的同伴们对农村、农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实令她们这些城市学生几经生活的洗礼,逐渐变得谦虚、严谨、踏实起来。她们从心里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里的人民群众。栗建国插队不久,从家里带来一辆缝纫机,这在农村人眼里是多么富有和奢侈的东西啊!算得上一件硬家当。但朴实的栗建国并未把缝纫机作为私用专品,而是利用休息时间,经常帮助老乡缝制衣服,她和老乡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栗建国和同伴们完全将自己融入到了群众之中。


北京知青栗建国插队时,用从北京带来的缝纫机为老乡缝衣服。


    栗建国和其他知青利用晚上空闲时间办夜校,教老乡们识文断字;办起了医疗站,为老乡送医送药;低价买来电动机改装成发电机,为村里解决照明问题;购置碾米机、磨面机、脱粒机、铡草机,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力。后来又争取资金,解决电视卫星接收问题,北京知青为老乡降低生产力投入及了解外部世界开辟了条条通道。对于栗建国而言:力所能及的为老百姓服务心里感觉安慰。栗建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北京知青与老支书研究建立医疗站问题




北京知青、赤脚医生彭延在自己身上做针灸试验。


左起:谢苑明、彭延、栗建国。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那时栗建国正在延安枣园公社任党委书记,因为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个人学业,栗建国最终放弃了高考。因为她将自己当作枣园公社的普通一员,了解生活生产问题、掌握生产资料配置问题、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问题等等,无一不是她的关心所在,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还蹲枣园生产队,到处都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就连爱人来探望她时,她都不忘拉着爱人一起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从山上背麦子。枣园的工作生活,使栗建国肩负着人民勤务员的职责,她整天忙碌奔波在基层工作的第一线,带领群众一起促生产、搞基建,为改善群众生活尽心竭力。她是枣园群众心里的好干部,是陕北延安的好儿女,是黄土地盛开的山丹丹。


    在延安的这片红色沃土上,北京知青磨炼了筋骨与意志,收获了信仰和理想。到1981年,全区知青被吸收入党的达1357人,入团的达14517人,担任县、社、队各级行政领导干部的达2895人。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省、地、县各类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受表彰的达1195人。


在陕西省第五次团代会上,北京知青栗建国(后)被选为团省委副书记。


    通过几年的插队磨炼,栗建国逐渐成长了,她成为一名杰出的村干部,成为老乡的贴心人。她在农村这个大集体里锻炼的更沉稳、果敢。她曾在甘泉县王坪公社、甘泉公社,延安枣园公社,共青团延安地委、共青团陕西省委,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工作过,不管身在何处,栗建国总是以身作则,不管身在何种岗位,她总以自己像在出外勤一样,始终记着老乡的嘱托:好好地学习和工作。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王任重(右2)
与北京知青栗建国(左2)在交谈


    栗建国吃苦耐劳、不怕脏累,带领群众以自力更生的精神,抓劳动、促生产,成为群众心中的好干部、同伴心里的好姐妹、同龄人眼中的好榜样、北京知青群体的好典范。后来她调到共青团延安地委工作。期间,她一边坚持工作,一边坚持自学,一边鼓励和带动地委机关的年轻人一起学习。她的强烈求知欲和自我约束的态度影响了身边的一批人。因为错失了高考,再想提高知识水平只能借助自修。为此,栗建国报了电视大学英语专业。当时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借助电视教学条件有限,凤凰山上的电视台虽然能接收电大英语的教学内容,却不对外转播,这就苦了栗建国和一群自学的青年人了。栗建国主动出面想办法。她将母亲出国访问时购回的一部录音机、磁带带回延安,托人送上凤凰山进行录音,然后用录制的教学内容,组织大家继续学习。就这样循环录、循环学,一直不停的往返坚持。尽管栗建国和其他人工作都很紧张,但还是挤出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加紧学习。为了利用好时间,就连在出差的路上还不忘记背单词。功夫不负有心人,栗建国的三次自考,分别以94分、95分、98分的成绩顺利通过。她用自身的实践,验证了一名普通的北京知青求知若渴的成功过程。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直坚持学完了研究生课程。用栗建国自己的话说: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得益于延安老区人民那种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熏陶。


    斗转星移,延安宝塔历历在目,枣园灯光铭记于心,枣花飘香弥漫梦境,枣园的沟沟峁峁无一不镌刻进历史,无一不渗透进每个知青的青春记忆当中。她们是农村新文化的传播者,是文教卫生的引领者,是科技推广的实践者。总之,她们为枣园乃至陕北的发展贡献了一己之力。北京知青是陕北人民最忠实的朋友,她们与陕北人民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栗建国离开延安后,一直眷恋着这片曾经养育她、锻炼她的黄土地,始终以报答和回馈之心,关心和关注着第二故乡。退休后,栗建国谢绝了一些公司和单位的聘请,专注社会公益事业,她向和人保公司战略合作的北京大学中的贫困学生捐款,资助一些品学兼优、生活困难的学生。栗建国认为:她只是一点儿物质上的支持,却可以从芊芊学子身上汲取奋斗不息的精神。栗建国还对她的出生地——西柏坡困难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梦;还对第二故乡——延安的困难学生、插队村的贫困户进行捐助。她说:“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对革命的付出。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我的根深深地扎根在这片黄土地中,她是我永恒的情结和动力!”


    栗建国始终不忘黄土地给予她的关爱与磨炼,她如同黄土地上盛开的山丹丹,淳朴而淡雅、热烈而低调。她是北京知青的骄傲,更是黄土地新儿女的骄傲!


http://www.crt.com.cn/news2007/N ... HE94ICG1KD2K_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20 19:05 , Processed in 0.0171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