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68|回复: 0

莎莎老师8 难忘的岁月——南宁十一中老教师回忆录摘记(图略)

[复制链接]

855

主题

1942

帖子

723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31
发表于 2020-12-20 20: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2年 8月,南宁11中建校筹备小组成立。 9月,正式招收学生。校址在南宁市长岗岭幼师(今十九中),初一、二、三年级各二个班,初一新招,初二由民师拨来,负责人钱久皞。10月,教工团支部成立,第一任支部书记是霍丽明老师(后调走),第二任支部书记是韦佳明。学校开办之初,条件极为艰苦,教学设备十分简陋,没有固定校舍,没有实验室、图书室,学生分散在幼师和民师上课。几个教师同住一间房,而我们的老师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教学、辛勤耕耘,同学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刻苦钻研。0 G* }. R. i: o& c3 e* p" y
/ t0 e% N& ^* S" w, P- H2 F
  i; E# s  B  V( `$ [
1963年2月,学校遵循上级指示,进行学工、学农活动,学工:到市机床厂、市电影机械厂、市无线电五厂劳动,学农:到虎邱、上灵、下灵、三塘、五塘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 K: S' t) m! w7 v% ^( N" l* u
  i9 N$ d, x- H# m% ]* [0 r

' r: e; c6 K. |  X' w9月,陆心贤任第一任校长。教导主任:钱久皞。 总务主任:黄善俊 。出纳:胡德夫 。图书管理兼送报员:夏爱珍。陆心贤校长重视体育运动,60年代十一中在参加市内各项体育运动中,多次获奖。
7 [$ l7 K8 \" g1 ]6 O2 o
+ `# X" g! ~: q/ x5 L) C, K# t8 j' L0 Y. ?% l7 \' o
1964年2月,开始筹建新校舍。" W0 a4 w- E7 Z9 ^! U& V
/ [: x" E. ^3 K% }) [0 a6 q5 M

3 S/ W1 s& `# Z2 b/ @1965年2月,全体师生从长岗岭搬迁至新校舍(东葛路中段22号)上课,此前借幼师、区党校的教室上课。
" l$ s2 Q& k7 z( D( R1 J
0 u. J! G8 e* b) ~: W0 n, U0 d+ n
  3月,成立共青团总支。总支书记韦佳明,组织委员周尚勋,宣传委员胡法康兼少先队总辅导员。后来,覃继升接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工作。办有雷锋团校,包括团员和要求入团的积极分子约50多人。党支书陆心贤常作形势报告,团支委也多次上团课,要求团员当好党的助手,起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有效地配合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不少团员和要求进步的同学成为“三好”学生,有的在市乒乓球、女篮和区射击比赛中夺取了前三名的好成绩。毕业后,也有相当多人成为领导骨干。陈广安是南宁市文明办副主任,梁其彩当过厂长等。7 W' a( E* U) c* S
$ E" |* p, F' R* C6 A' _' Z* D
) b/ V4 C% J$ B
从1965年始,在那洪公社罗村大队办分校(农场)。分校上午正常上文化课,下午进行农田劳作,主要为农业种植稻谷、蔬菜等。负责人:韦佳明。曾安排学医活动,100多名学生安排到吴圩周围各个大队卫生室,向农村医生学到了一些简单治病常识,学会打针、种牛痘。有诗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红卫兵种痘好。
7 `$ E0 @7 x/ \% N+ `2 W2 n# T9 x5 J" B6 X7 f' b) E# T
, Z7 K8 G0 o& z7 @9 s4 _
1966年2月至7月,部分教师到石埠公社上灵、下灵、乐洲、永安、滩头、忠良等地参加“四清”运动,2月在西大集训,7月各自回本校参加文化大革命。“四清”负责人:黄运南。* _' t1 H  Q( G5 }7 R( @/ x, l( G- b
3 R( T, W0 o. x$ z

! R- c: A4 ~" R; S8 S6 z# s" A4 R 1967年下半年,成立业余文艺宣传队,先后由军代表和工宣队直接领导。军代表最早把宣传队拉到明阳糖厂演出,打响了第一炮。指导老师有韦佳明、杨伟诚、李一宁。(韦佳明从始至终坚持到底)。宣传队的队长:第一任是谢进爵,第二任是李德伟,第三任是阳永红(女),第四任是李小宁(女)。编导第一任是肖兵,第二任是钟华芳,第三任是阳永红。主要节目有:《收租院》、《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喜相逢》、《电镀车间》、快板诗朗诵、武术(打剑、打拳)等。利用暑假,先后到邕宁、武鸣、隆安、田东、田阳慰问插队青年,并在当地公演,得到领导和群众的广泛赞扬。# T3 p& e/ Z! D
2 D; H2 g# t$ T1 s; k
; l: \- Q; L* s8 b0 @% S% o
1968年9月,响应中央号召,复课闹革命,全体学生回校。9月,复课后,师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己起围墙,奠定了后来南宁十一中的范围基础。
* t3 i$ F) N4 H7 r( S5 V# D1 z8 c  Z: ^

- X) d# `* C/ O9 k0 S创建校办工厂:时间是60年代后期至70、80年代,主要生产包装扣。负责人:苏国泰,由各班学生轮流下去劳动,年产值上万元。7 h# c9 B  l. ~8 {* g( U5 y; m
+ S1 K& O7 A0 o9 e' o% o

# t; L7 S/ L4 T: h1969年9月,秋季开始办高中,招收高中新生,第一期为两年制2个班。3 |7 E8 S! E1 S. A$ O6 c( b
( a# c/ f4 E; L# r
5 C! E4 m: s4 G) D1 ?
  1969——1970年,因出身不好或文革中站错队,我校有11位教职工下放到田东县那洪公社两个大队劳动。(其中五个家庭共21位成员)- v$ R) \% b( k7 c% W( |

" b. N$ S( ~% k# P  v( A# |
- j7 l7 m+ P! q2 K" x3 O响应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我校于1970年起在校园内挖防空洞,南、北、西三方向各有一个出口,工程由当时的工人梁宁负责砌砖,亦曾安排师生轮流下地挖掘。( I. M3 P; F5 W/ J: ?! w/ M

! D8 z7 T+ W( e* J1 w
$ X! a! h- Z2 N4 p1971年2月,响应毛主席关于中学生学军的号召,与兄弟学校组成团队进行步行野营拉练活动。我校、九中、抗大工读(即二中)三所学校组成第八团,共三个营。" V" P2 P3 E7 ~6 J

7 B2 W$ X6 c" U+ ]$ z0 o
# O9 l( d( n$ o6 v2 j1 i! o 团长:黄新元(十一中工宣队长)      副团长:凌镇新(抗大)
1 {. ]: q9 s* p& j0 Z/ a3 c7 G/ p( Y, z  i

) l8 p, R2 f+ g2 }  政委:刘青山(抗大、自治区劳模)    副政委:黄学玲(九中)
( Q1 g% t" z# s* Q. m  A0 {$ \) H3 p* g0 v' ^% @; Y

" D. o' z0 m0 K& R9 \2 M: B 秘书:洛恒昌(抗大)          参谋:谢毅(十一中教师)
4 {- ]" u& a9 s* s$ B9 y: s* b/ B8 \. [
6 q6 }1 y+ y7 F- ^. G
通讯组12人,郑军健担任组长。
. A1 b$ p- A: e- _6 \+ D7 W# c
. ~, _' r5 G% S  h; q: O# j1 X2 _2 X$ K$ u# S9 l: K. y  Z% {
拉练时间:从 2月1日至2月15日,历时半个月。
9 o7 t9 c& F8 {- z$ c. o; L  F7 Q8 O* [' A2 x8 X* S
" T- M# W# G7 h  u4 W
路线:从长罡岭出发——三塘——四塘——五塘——平塘——七塘——八塘——九塘——昆仑关——南化——高田——大塘——那秀——屯里——二塘——长罡岭,全程400里。, U; C2 x0 y5 j$ N: n
3 K0 G' N& a" h" G$ s- g3 O; e

8 k+ `/ @( u2 ^. C9 L; U; h 形式:步行。白天多安排行军,夜行军由营安排。白天行军要求有歌声,歌声嘹亮。
9 j& C# W9 e, e( h2 Y# U6 n4 a9 E
% ~+ G4 u3 s' B* [# m% E, I3 x
(1)晚上宿营于农民家,要求为群众做好事,还要采访当地的先进事迹、做好宣传工作。由我校组建的文艺宣传队自带乐器和道具几次为农民、为部队战士专场演出,效果特好。团部出版的战地快报上有这样几句诗:深冬夜寒意,首长送棉衣,军民情意重,革命连一起。(三营宣传队与104部队56分队进行新春联欢晚会,夜,寒风袭人,解放军蔡副指导员为演员送来了军棉衣)5 w' L! m5 H# ^" X2 j5 \; J
+ Y) L9 w; g, c5 u+ a7 F, s. r

$ ?% ?7 F: ?( ]* G(2)在昆仑关进行民族教育,邀请当地农民李建明讲血战昆仑关史实。全体指战员群情激昂、热血沸腾。脚踏昆仑关,民族仇难忘,紧跟毛主席,埋葬帝修反。) R- k9 e, J7 R% d4 X; C4 a
, J" Y4 a5 Z, M3 t" H. @

' r" Z1 ^/ w6 l% Y) b/ W; ^黄忠诚(原南宁市食品公司经理)担任十一中党支部书记。
& U* _! ]5 u8 P; G+ I# H, h5 K! I5 L4 ]  u" Z2 g

$ ~  m+ D+ V9 N1971年—1974年,学校业余文艺宣传队多次接到市教育局指示,到人民公园的望仙坡和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演出。主要节目是自编的器乐合奏、女声小组表演唱、京剧《沙家浜》选段,得到好评。不少表演者演技出众,受到有关部门青睐。曾铁明入选区体工大队当上武术教练,后到美国访问得到尼克松总统接见。陈郁红到区体工大队后也当上教练,后又到越南当国家队教练,培养了不少尖子人才。有的乐手,现仍活跃在《绿城之声》乐团里。张明、梁子明更当上了大学教授,李德伟在美国当上博士等。
8 g& @' @; d. d& W8 e+ G
, J+ J5 B. C0 T# v: o8 N( C( x0 n3 a7 ~
学农:当时强调向贫下中农学习,所以从1969年到1974年,我校先后组织学生到葛麻、虎丘、白沙、石埠下灵大队学农。固定挂钩单位是下灵大队。每年分期分批到下灵大队学习与劳动一周,当地党支部书记和民兵营长既有水平又负责。通过教育,对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培养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组织纪律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农的主要联系人是冯磊、韦佳明。
" v* M) r( L: ~/ C7 L* Y9 G
# F8 m  F( I! k4 V# G/ r
8 }; D' b/ n5 g- {5 M: H1975年1月至1979年1月,在那洪公社罗村大队的养鸡厂附近办一所分校。师生自己动手建了两排平房宿舍,一排用于上课教室。打了一口井,挖了一张鱼塘,水田约有八亩,种水稻为主,兼种蔬菜。养有猪、牛、鸡、鱼。学校定期分批组织学生去分校学习与劳动。有的去一个学期,有的临时去一周,普遍表现不错。其中以江龙辉、谢毅、李秀芳所带的班更突出一些。由于谢、李老师的班有好些人是校宣传队骨干,在韦佳明的建议和组织下,利用学习和劳动之余,积极排练文艺节目,然后与李一宁老师带领的校本部的宣传队一同到罗村大队演出,大受欢迎。/ X* {8 q. ~4 U" d, x" P
. j2 B$ c- B- }7 L: G; b
! d$ N% J. u& t6 y- j
学校领导还组织师生送去农家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水稻喜获丰收。每年分大米、猪肉和鱼,共享劳动成果,其乐融融。尤其是新引进的糯米,柔软优质,香气扑鼻,大家赞不绝口。
4 u3 H; ?1 K- T8 F$ ]' I# ?$ d+ T# N' C5 M" S5 S# B1 ?
: o7 o5 }/ J. b8 U
分校的领导:黄忠诚主任是总指挥和坚强后盾。彭昌斯副主任是开路先锋,工宣队劳队长坚守分校安排日常事务(李德伟副主任也去了一个学期),韦佳明老师则是分校的常驻代表,并负责安排农活,手拖能手是关悦子、易强,食堂管理由周湘南负责,炊事员是颜均梅等,卢雄乐也当勤杂。1 z% W% ^# `0 d2 v. R) [
7 ~  @, H" _- G+ {  k8 u

* @! a2 c, t, b" Q7 \1 u2 R 总之,通过四年的分校学习与劳动,既长知识又培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应该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功不可没。+ s( a5 x4 @0 s! P) D
; N5 l6 h* s% P1 C
. I8 c2 ~% M$ s: B5 P* E
1975年,部分老师参加群益河劳动。$ J7 w5 g( z0 C6 x. u

* W$ U5 x. X; e7 O/ l3 H0 K( d4 ~# g8 N" r' ]3 g4 S% f
1976—1977年,分校(农场)领导班子由七人组成。组长:黄忠诚书记,成员:苏以励(工宣队长)、罗村大队党支书、韩筱谦老师、谢毅老师、两位帮助军训的解放军副班长。% Z$ n3 J3 l; @+ n" U/ \, s, q
( g8 z' r% Z  \0 E( w5 \
4 [; a6 o* a& T( W
1977年恢复高考,我校初1971级学生梁勤(班主任:杨秀兰、杨铭芳、陆端英)考取北京清华大学,为校争光。梁勤现居香港。3 t5 Z/ F& Z4 j# k# F/ I
' f5 N3 f  p$ v- Z, L1 @9 ^/ t/ W" c

& m5 g0 V7 B; q( @% }2 K* X. v 1978年7月,结束分校工作。李继良(原二中校领导)担任十一中校长。
3 A/ W% V4 p" _/ X) r
4 C* E5 |" E$ a& ]) O- M
- k  v# h5 D6 C! H* F( b& f6 d 桃李满天下:今天,南宁市政协副秘书长(曾任市教育局副局长)潘永钟是11中学生(1979年到11中读初中,班主任:陆端英,语文教师:潘宝如)。原南宁2中校长叶弥坚是11中第一届学生。原南宁市副市长郑军健是11中初1969级学生。
' p, \2 H7 e- ?2 u5 b( d2 f2 d
# _$ N+ w+ I# C0 f: ?
5 N! b% U7 v& w7 n" @3 v5 I* W 1980年3月27日,学校党总支书黄忠诚同志(原南宁市食品公司经理)离任,临走前给全体教职工写了一首诗:“弹指一挥整九年,同舟共济心相连;众助虽干些小事,未及大海一滴水。同志情谊记心间,思念旧情心更甜;四化前程无限好,继续奋斗齐向前。”——赠给十一中全体教工共勉。7 }- k5 ^. M( `5 o0 w* q. L: w

* |( Z) M: h' ]/ U1 x9 w& j) G# e# Q* k2 v) m. e+ O/ d1 q1 k
3月29日,谢毅、石兴文、陆端英、卢福兴老师恭读黄书记华亲有感,亦试和一诗敬赠:“寒暑易节日三干,同心同德贵勤勉;一生难忘春送暖,丹心热心向党献;常怀园中浇花日,为育英才谱新篇;四化宏图放异彩,万里征程倍加鞭”。" R& ~* Q, e0 K3 n  O$ x/ s) X$ ]
/ J: M& x. y' m5 I
7 T! _' n# W6 ^5 Y
1997年9月1日,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市教委决定从今年秋季起,将原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南宁市11中合并为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原南宁市11中为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中学部,原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为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小学部。9 ]: ?- V$ o: U! f
3 y' r8 o( _; D' L& Z* `( ?
" v4 g3 T5 L1 f. j5 O, {- ^4 N: ]
2011年12月5日,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将迎来五十五周年华诞。0 E+ s2 K6 D# ^/ k: c9 ]
- M4 U& a* r4 @

1 I1 e- d, E  o: B; N' `9 l( X/ Z 五十五年风雨沧桑,五十五载磨砺奋进,学校既经历了办学规模的扩张,又经历了办学效益的提升,从小学逐渐发展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从一校两部一址逐渐发展成为一校两部三址(小学部地址在教育路2号,中学部地址在东葛路22号,荣和校区在琅东凤岭北荣和大地小区内),五十五年几代天桃人的奋斗,使学校逐渐发展成为办学理念先进、条件优越、师资雄厚、质量一流的名校,在广西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 o! y& o% P4 [7 a0 q5 w6 I
9 z0 k7 A( {, L" I: Q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4a08670100kgjc.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10 01:24 , Processed in 0.1196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