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96|回复: 0

钟永:大通讯《焦裕禄》“失真”纷争的简要回顾

[复制链接]

1399

主题

4431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273
发表于 2020-4-8 05: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通讯《焦裕禄》“失真”纷争的简要回顾
% E( `8 L* o8 J0 H0 k. B. a
- f9 u/ \9 L, e4 U6 g; p" a3 I作者: 钟永 日期: 2013-04-08 来源: 红歌会网2 J7 D  c6 [$ h* @- @. Q
, j. A1 W6 H. ]7 i5 I7 J

% K; A+ \6 x/ d( }/ {7 H9 s1 ]与对雷锋的宣传不同,在对焦裕禄的宣传背后一直存在着关于“失真”纷争。这场纷争到目前为止已持续了四十七年之久,仍然没有平息的迹象。+ O- `( }$ S: `* L# L' N

) u) ~3 ?, `' ]! \对于大通讯《焦裕禄》的一些非议早在大通讯《焦裕禄》播出前后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没有公开而已。这些非议的主要观点是:大通讯《焦裕禄》的一些情节“严重失真”,而“严重失真”原因是:焦裕禄事迹的主要提供者张钦礼在介绍焦裕禄事迹时参杂了太多的假话。最不能接受的是,大通讯《焦裕禄》把张钦礼树为焦裕禄的“亲密战友”。
; E1 |- P7 C2 U" d  t0 x* c/ I: R& K% X. i" r
实质上,非议的焦点就在张钦礼这个人身上。张钦礼是焦裕禄主政兰考时的县委副书记,主抓“除三害”工作。焦裕禄逝世后,积极宣传焦裕禄的感人事迹,最终促成大通讯《焦裕禄》的问世。
7 g; h6 E0 l# [& q! B  z- e- Y4 p) h! [6 m2 A) V" t
1966年12月,兰考文化大革命爆发,两张矛头指向大通讯《焦裕禄》和张钦礼的大字报贴向兰考街头,争议由机关走向了社会,围绕这些争议,兰考分成了两大派。一派以张钦礼为首,另一派以县委书记周化民为首。随着文革运动的反复,这两派时而上台掌权,时而下台挨整,不断地“翻烧饼”,积怨越来越深。
7 ~8 Z; [: v& E$ [7 N) F3 J3 M7 }: `% c
文革结束后,在清理“四人帮”和“三种人”运动中,张钦礼这一派被彻底打翻在地,张钦礼也被捕入狱,判刑十三年。但是,这并没有使纷争结束,只是使纷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6 R4 j% \" t: J/ o6 ~4 |7 r( f# c& e6 D$ l
就在张钦礼被判刑的几乎同时,大通讯《焦裕禄》的作者,新华社社长穆青重新出版了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文中除了将张钦礼三字改为副书记以外,基本没有改动。这就招致已经掌权的反张钦礼派的不满。他们多次以联名写信的方式向省委、中央反映大通讯《焦裕禄》的“严重失真”的情况,要求穆青认真修改,甚至用县委红头文件的形式向省委打报告,但是穆青根本不予理睬。
9 f* P; ^; ^. O% S! w2 }& b8 |3 h  g4 ^0 q1 D
在大通讯《焦裕禄》的作者穆青、周原的积极活动下,张钦礼于1988年底被提前释放。在张出狱后,穆青以中国记者协会领导身份来开封看望慰问张,称他宣传焦有功;1998年2月23日,他邀请张作为特邀代表到北京参加<中华新闻>创刊50年座谈会;1998年10月25日,<消息日报>上发了穆青与张钦礼的合影。
" f. Q4 Z0 C3 Q' Q5 t  b
" {, u3 z* }2 x9 Y& i张钦礼自始至终都没有认罪,出狱后一直向中央申诉,但开封地委拒绝受理。1 D1 z- e8 r1 @3 t' U1 w4 u
% }1 n+ W# ^# ^5 X
张钦礼于2004年年5月7日逝世,兰考有十万群众自发为他送葬。现在,张钦礼的坟墓周围,有来自山东、河北、河南、主要是兰考人立的石碑、大理石碑有四十多块,成了一片碑林。每块碑上都刻有几百人、上千人的名字。0 |% T; B1 Q1 z( b' F) X
3 y- [: F4 I: ?( h) ?, ?) R: o
张钦礼的逝世并没有使纷争就此平息,支持张钦礼的人们不断地用多种方式为张钦礼伸冤呼吁,这些人除了穆青和周原外还有周原的夫人陈健、,甚至还包括焦裕禄的子女。5 ~: p1 X$ E4 j. S9 ^

8 L) C# N  r# x. Q0 g与此同时,反对张钦礼的人们也没有因张钦礼的逝世而罢休。2009年元月,任彦芳写的《焦裕禄身后:我与兰考的悲喜剧》出版了,书的封底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推介词。该书详细介绍了有关大通讯《焦裕禄》“严重失真”和作者眼中张钦礼的种种“劣行”。其中正式列入“失真”的有13处,间接提到的失真有两处。
# H* U, s9 u( B6 b, f# p% @* Q, K" A: X$ b. e* m1 Z
几乎在同时,陈健发表了《为张钦礼所作的申诉和补记》对任彦芳进行了反驳,
/ E4 M3 Q7 E* i: W( P8 F6 V. P4 i7 E. J" p! J8 O5 Z0 [' F
2009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兰考视察。接见的名单中除了焦裕禄的家属外,还有一个特殊人物,就是給焦裕禄拍过照片的原兰考县委宣传干事刘俊生,刘俊生是支持张钦礼一派的,也曾被定为“三种人”。据刘俊生透漏,习近平曾向他问及张钦礼的情况,: t4 e$ l' K8 Y' [* h( m( W3 O- A( {

* H. v6 [: {# K$ H当时的河南日报在宣传焦裕禄事迹的报道中还出现了一段焦裕禄和张钦礼对话。
2 D0 A5 ^9 x# U+ B& R  S6 w, }. J; q) p, L( ^0 L$ ]
2009年8月,题为《旧伤未平新创深——初评任彦芳<焦裕禄身后----我与兰考的悲喜剧>》的文章在网上发表,开始了对任彦芳的焦裕禄身后:我与兰考的悲喜剧》一书展开又一轮的反击。
" x) ^- B' ?) S* N; R! K8 y- c6 n1 S
2010年元月20日,任彦芳在香港《领导者》杂志发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功绩与失误,开始了新一轮的论战。
! j9 n) |! c5 T+ x" N/ O9 }& Q0 w$ f. L, F
2012年10月,电视剧《焦裕禄》开始播出,那些所谓“严重失真”焦裕禄事迹如何在剧中表现,可能又成为论战双方关注的焦点。1 z4 \7 G3 ~0 p/ e
, ]5 ~$ S1 @. \
双方论战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往往不能对对方的论点进行直接地有理有据地反驳,各说各话。比如对于任彦芳列举的十三处失真问题,大通讯的作者周原,是通讯的第一采访记者和作者,应该最了解情况,但对于任彦芳的挑战,只说了一句“不值一驳”就完了。而陈健却以“一一反驳这些细支末叶需要很多笔墨”为由,不肯认真回应这些质疑。至于曾经和张钦礼一块工作的一些拥张派人士,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所以对任彦芳的反击就很不到位。对于反张派,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而且更严重,任彦芳对拥张派的反驳,不管多么有理有据,一律不予回应,在文章中照旧重复已被驳倒的内容。
  G" s  l* e( h- [% ~7 b' c2 [$ {
2 Y( ^  ^& w6 ^1 ]看来,要想结束这场四十多年的份争,还有待时日。
- T. ~6 {6 e) m8 k8 b) a7 `: B4 O) Q
" n- q# b6 h% |# i

2 w4 |# D5 M/ k5 k, @( a附:任彦芳列举的大通讯十五处失真问题:4 q1 A. a/ e1 X  B* ^( d
3 F+ g& t. X$ i; p( {# e# r+ {2 U
1.   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淄博一个贫农家里
9 }8 X* J; C; f. ]5 A3 e1 ?" M
1 G; a: O# y2 B* r( T    人家焦裕禄自己填表写的是中农,给人改成了“贫农出身”,
+ Y3 G9 p* ]3 B% b3 U" ?$ h% y1 R" T7 b  V1 `: w# q
2.   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了。/ d" \1 S) r* W* L9 l
/ J# T1 Z8 H" g: B
    据县委日志查,焦书记12月5日到兰考,参加了县三级干部会贯彻八届十中全会精神,12月7日,三级干部会结束;焦裕禄在会后总结三天,之后即12月11日到17日到老韩陵访问调查;
5 `9 L; _/ [8 u/ C
; R- S) I& X& C& `0 J5 f; a3.         第一节写焦裕禄半夜敲张钦礼的门找他谈心,共同认为:改变兰考面貌的主要问题     在于人的思想的改变。焦裕禄说,应该在思想面前加上“领导”两字。两人谈得很久。' Q6 ?# a8 ]) ^. Z) F& m

- {7 f4 W5 }6 t5 `! |. g    当时了解情况的县委常委,都怀疑是张钦礼编造的。大家说:焦裕禄调来,张钦礼和焦的思想不一致,根本不可能有此情景,焦裕禄的这些话是在常委会上谈的,也不是因和张钦礼交谈受到的启发。9 X% q+ E6 V' ^, o+ _

9 K" k. {* y( p: `0 I' J; w0 ~4.         严冬,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县委委员开会,没宣布议事日程,只说了一句:“走,跟我出去一趟”,就领大家到火车站去了……
. B3 z# _9 S: }: _' {: r  Y0 ?- Q" c( ]% N, I/ Q
这段风雪夜看灾民的情节根本不存在,或是出于张钦礼的编造,或是出于作者为了感动人的艺术想象。我了解了在家的常委刘呈明、李林鹤、赵玉岭……均说从没有开过这样莫名其妙的县委会。
- E( t! y6 y# ~9 Y( p; u( c. z4 s' Z3 A6 v' k: S" d
5.         大通讯说,看过灾民之后,焦裕禄带领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4 q2 K. H  h  g* H1 U" j; D+ x6 T' ]0 T! e" V) ~# u! f! G
    事实是:焦裕禄在开会时讲毛泽东思想方法,也学习过这些文章,却从未这样集中地学习今天称为“老三篇”的文章,这是作者按照1966年的要求硬填上的。没有一个常委证明:在一次开会时焦裕禄领学“老三篇”。" h4 P+ d" `: ~* {  o: d7 J

% z. T9 K; b9 p' [3 {  V6.         焦裕禄又专门召开了一次常委会,回忆兰考的革命斗争史。
+ X: D0 x/ n* k, X9 h& E
' _$ z4 [. E% ~% A" ?    一次专门开常委会回忆革命史的情节也不存在。从未专门开回忆革命史的常委会,这是作者根据当时形势要求加上去的。2 W( H/ D" D- m  ?; t; {

+ c. O& D) m' s1 a  z& i/ }- v: [6 t7.         “有一个区,曾经在一个月内有九个区长为革命牺牲。”7 h; q" F/ \. j5 _. J" E

) X0 v. v. Q! Q' p& g  r' G        查兰考历史没有一个月九个区长牺牲的记载。
& r! l# p) f  {- h0 A8 F7 X* i, h( S+ o5 o4 y& T0 \8 B
8.         “烈士马福重被敌人破腹后,肠子被拉出来挂在树上……”
- v$ z: |% I0 m8 Q! o1 ~% ^* C( J! M9 J5 E/ T
    对此段,反映强烈。了解兰考历史的老同志都知道,马福重不是烈士。他是先把枪交出来,后被敌人抓住处死的。人们说:焦裕禄不可能提马福重,他也不知马的事儿。这一段肯定是张钦礼介绍的谎话。因为马福重和张钦礼沾亲带故,借记者之笔为马福重竖碑。8 {$ F2 y* w1 }2 F

, v8 j$ r; @' c9.         在县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一节里,写了焦裕禄批评从“丰收区来的”那个领导干部的事儿。
/ B4 g6 V, _& a' g" F/ X: c. v; g% E3 ~4 s; A
    事实是兰考接待领导的住所没有被子,饭堂没有桌子和坐物,开封专员孙玉尊提议改善一下条件,焦裕禄是支持此事的。只是找不用布票的布和等外木材做了一些被子和桌子。; I+ f1 H( l% m- j7 Z
张钦礼当初曾向上级告状,反映县长程世平和焦裕禄的“装潢县委办公室”,最后经省地检查组检查没有问题,
8 k; o2 s9 Y9 L5 K  N9 M8 \
2 A1 H8 O6 u3 ~9 c5 s10.     “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
* [; H5 ?. j4 j& O( \+ H* ]1 x* s- u
    焦裕禄确实说过这话,但不是针对“程世平的装潢做家具”,而是对“除三害”办公室主任卓兴隆讲的,当时“除三害”办公室缺椅子,卓兴隆向焦书记诉苦,焦书记说了这句话。& x; G! Z% o9 O8 G& s; X+ r
$ @1 V, x& j0 [: f5 u. @
11.     本篇最动人的情节:焦裕禄逝世前和张钦礼的谈话及最后的嘱托,
0 [  y3 V0 Y/ Y: H+ V* x
" V& S$ b6 Q0 V  z3 g& \; t7 ]3 a    与事实不符。张钦礼去看焦裕禄,焦的妻子徐俊雅就在身边,他们只说了几句话,张钦礼便走了。焦裕禄的这段话是对地委领导讲的。大通讯却安在张钦礼头上,制造成了“最亲密的阶级战友”的印象。这一段当事人反映最为强烈。
2 c5 o, _' x: \! |5 m
( @6 W& u, y  \12.     焦裕禄送给张钦礼照片。
; D/ V$ d: T2 B5 u6 X" v# I7 P1 i' y/ f- K( k2 T" c
    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说:老焦去住院,身上根本没有带着照片,他从哪儿拿照片送给张钦礼呢?
$ r4 S7 S8 L, D/ f1 g/ |( |' C) V* ?& D: d& E( v
13.     大通讯写道:“他死后,人们在他病榻的枕下,发现了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 m: w6 q  W0 Q5 k, A/ P  ]
+ M  m0 x1 K3 z为此情节,我找到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风,守凤说:“我爸爸去医院什么书也没有带。他临终对我说:‘……你已经工作了,爸爸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家里的那套《毛泽东选集》,就算送给你的礼物吧。&#39;爸爸死后,是我和妈妈收拾爸爸遗物,他的枕头下哪有《毛泽东选集》和《共产党员的修养》啊?大通讯上写得不对。”
' V) ]3 ]6 Z7 A* A& F% p8 I* y2 K+ ]2 t. n) _, {" z% W) x
    焦守凤说得十分干脆、肯定。
8 k/ ]$ U& ^5 e: e8 ?% P
" W6 L" b7 `2 M' j# F: m14.     大通讯的最后一节,“三年前焦裕禄倡导制定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已经变成了现实。”. G- C2 x9 s/ H0 n) @

1 b+ m$ ?6 U4 Z! N3 z5 B  @    只要是到过兰考参观的人们都能感到当年兰考的现实。很显然,记者以激情之笔写下的是他们的幻觉:如果把“已经”换成“正在”,则实事求是。
, i; Z0 Z: C( N, Y
$ H! D8 P5 h$ E$ Z5 j5 H) N3 D15.     大通讯作者在下一段的抒情中,显然用了夸张的描绘:“焦裕禄生前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由三十六万兰考人民在兰考大地上集体完成了”。  N  c8 @8 j: b: w1 w* h" ^0 l

; n- q. ?9 [. N0 B( O7 l        这里应该把完成时改为正在进行时,方为实事求是。
1 R5 k5 Z& @& W9 I1 ^; L. U3 }  g# y" }* q) v
http://m.szhgh.com/show.php?classid=82&id=19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9 23:48 , Processed in 0.1749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