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065|回复: 0

叶曙明(一听):与晓刚探讨广东地方主义问题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9-2-11 22: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晓刚兄请进:关于地方主义问题


晓刚兄:我从旧资料堆里翻出一份“蓬荆问题专辑”,是57年广东省委整风办公室编的。目录如下:
  1、蓬荆的综合材料
  2、对蓬荆反党言行的揭露和批判
   (1)为保卫党对水产事业的领导而斗争
   (2)必须与蓬荆反党集团辩论到底(摘录)
   (3)揭露蓬荆地方主义的思想本质。
  16开本20页。
  
  另外,你说救过陶铸一命,事情是怎么样的?可否详细告知?如这里贴不方便,可否寄到我的邮箱?
  ysm2001@21cn.com
  非常感谢。我有个计划,想写一本有关陶铸在广东的书。
  
打赏



点赞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举报 | 分享 | 楼主 楼主发言:9次 发图:0张 | 更多 |
赏金最多 | 打赏最多按照全社区用户收到的赏金数排行
1


佩伭


342人打赏 赏金123.45万


异人启示录


2


泪痕春雨


10人打赏 赏金5.07万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 从安史之乱说起


3


四书五经丶


1人打赏 赏金5.00万


山医卜命相!五术杂谈!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03 19:45:57
  哇哈,太妙了,我也很想看看,不知一听兄将来能否复制一份给我看看。
  
  关于“救过陶铸一命”之事,我也只是听过只言片语(那时还没有保存史料的意识),而且与杨立、温盛湘文中所说略有出入。我觉得“救过陶铸一命”之说,应是一种夸张的形容。
  
  最早是文革后期,在家闲谈时听父亲所说。大意上,说是当时组织两广干部队南下,与陶铸(时任旅政委职务)同路。一夜,路遇顽军(国军),但敌情不明,陶有些惊慌失措。先父于是立即将两广干部队力量做了布署,抢占有力地形,利用夜色将情况应付了去。五十年代与人闲谈时聊到此事,听者说“那你等于是救了陶铸一命”。后此话被人传到陶铸处,陶铸听了很不高兴,……。
  
  杨立、温盛湘文中则说的是“原来,蓬荆与陶铸相识,蓬曾讲过,当年他们从延安出关去东北时,途中闻枪声,陶铸躲进山沟里,后他们回头去寻找才把陶救出来。蓬因此而讲过陶是「怕死鬼」。也许,这才是陶铸要水产厅扣下蓬荆批门的一原因」”。
  
  以前曾在一些党史方面的资料中读到过,抗战后期,中共中央有意派人到南方开辟新根据地,此举有与国民党军抢地盘之意。
  
  读家父简历,上有“1945年5月,参加中共中央组织的南下两广干部队,经太行山,过黄河南下。8月,日寇投降后,接延安命令转赴东北,……。”
  
  后来在《中共党史人物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中的《陶铸传》里也曾读到,陶铸“一行十几人”在那时先南下、后转赴东北的记载。看来资料上还是吻合的。以其人数情况看,突遇敌情会有不同对策,也很正常。只是如今陶与家父都已过世,也不知“一行十几人”还有没有人仍健在,要核实恐怕还是有相当难度。
  
  一听兄是搞历史研究的吧?您的地址很眼熟,可能是曾向您索要过一篇有关陈炯明的文稿?
举报 | 1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一听Lv 9 时间:2002-06-03 21:59:21
  是的,你曾经问我要过一篇文章,但我已经忘了是什么文章了。
  文章我抽空扫描,然而E给你吧。请告诉我你的邮箱。如果你希望复印寄去,则请告诉我你的地址。
举报 | 2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琛航Lv 7 时间:2002-06-03 22:15:33
  航弟后生在此有礼,向一听兄台。因为前些日子,有网友在某论坛中反复推荐过兄台,主要大概是5篇左右有关西关风土的文章。因为推荐得多,所以,愚弟也较详细地看过。知兄台确是对于西关老景很有往叙。故今日得此一遇,特向一听兄台请敬。呵呵。
  同时,也并向晓刚前辈致敬。
举报 | 3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03 22:39:06
  一听兄:如果能够E给我就更好了,不必邮寄那么麻烦了。
  
  琛航兄:有礼了
举报 | 4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如虹Lv 6 时间:2002-06-05 10:36:19
  这些轶史应该很好的整理、保存。
举报 | 5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一听Lv 9 时间:2002-06-05 11:06:34
  如虹还是改不了职业习惯?呵呵,
  
  晓刚:“蓬荆问题专辑”只是全书中的一辑,还有其他很多专辑,因此全书很厚,扫描起来有困难,扫描仪的板子压它不住,扫出来总是歪歪扭扭.昨天扫了一页给你寄去了,如不行,只好复印.
  
  50\60年代的广东,很值得一写.它在全国有许多的特殊性.首先它是中南五省的心脏地,抓住它,对中南五省就有一个轮廓了.
  其次,广东在这段时间出了几个人物,后来对全国都有重大影响的,第一是叶剑英,第二是陶铸,第三是赵**
  鉴于后来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应与它的历史联系起来看.
举报 | 6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如虹Lv 6 时间:2002-06-05 13:29:32
  一听:参与地方史志工作历时不长,就两年时间。目前的工作已不再与此有关联。但对史志仍情有独钟,希望能通过互联网看到更多鲜为人知的史情。
  谢谢你们!
举报 | 7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05 15:10:25
  一听兄:
  这一页倒是很清晰,虽然斜了点,但识别软件应该还是能对付。还是复印吧,扫描是挺麻烦的,又慢又累。
  
  “其次,广东在这段时间出了几个人物,后来对全国都有重大影响的,第一是叶剑英,第二是陶铸,第三是赵**”
  读过高新一篇谈邓、叶恩怨的文章,认为广东能率先开放,与叶剑英关系很大,叶有重酬旧志的心态。
举报 | 8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05 23:11:28
  咦,jhealth兄又挨删了!
举报 | 9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黄喝楼主Lv 6 时间:2002-06-06 07:24:28
  有好东东传点上来大家共享如何?怎么就你们几个独吞,不仗义了点吧:))
举报 | 10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06 07:44:40
  楼主:
  话题是从一听兄关于广州文革史的大作而来得。上面 jhealth兄转了一文,问是不是就是我说的那篇高新的文章。我刚回了声“象”,就没影了。所以嘛,不是有意独吞,而是好东东往往都是示不得众的。
举报 | 11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jhealthLv 6 时间:2002-06-06 08:29:39
  好东东往往都是示不得众的,因为它告诉了人们一些 8 X 8 = “64”的情况。
  转时,还删了一些犯忌的东西,结果还是没逃过“KGB”的火眼金睛:)
举报 | 12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如虹Lv 6 时间:2002-06-06 08:48:14
  jhealth:
  将你的文再贴一次!谢谢你!
举报 | 13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jhealthLv 6 时间:2002-06-06 13:22:39
  当“历史反革命”可以,当“现行反革命”我不干,我也不敢:)
举报 | 14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七品百姓Lv 4 时间:2002-06-06 13:28:19
  jhealth:
  为了MM,死了也值得啊。
举报 | 15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如虹Lv 6 时间:2002-06-06 14:14:42
  贴吧!让如虹读读,哪怕再一次被删,没关系!
举报 | 16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06 14:19:27
  还是用发报机吧,这就象“现行革命分子”了。
举报 | 17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一听Lv 9 时间:2002-06-06 15:07:18
  可否把此文的作者及出处写明?
举报 | 18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萧子显Lv 3 时间:2002-06-06 15:38:30
  非常感谢jhealth!
举报 | 19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如虹Lv 6 时间:2002-06-06 15:46:38
  jhealth:
  很感谢你!是的,注明作者和出处好吗?
举报 | 20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06 21:42:58
  jhealth兄的确象是资料库,要什么有什么,而我可是费了好大劲才查到的:
  
  高新:《邓小平和叶剑英家族的历史恩怨》
  http://www.dzzk.net/028/
  http://www.auol.com.au/news/readpage.cgi?page=24
  http://shuwu.com/tp/chinese/1318/103.shtml
举报 | 21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jhealthLv 6 时间:2002-06-07 05:58:37
  大家还是感谢晓刚兄吧。
  看全本可按图索骥:) 
举报 | 22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07 09:54:06
  呵呵,羊毛剪子喀喳喳。
  刚想回jhealth兄最后面的跟贴,就已经不见了。好象也没说什么,不该犯忌呀。
举报 | 23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jhealthLv 6 时间:2002-06-07 11:17:02
  真是莫名其妙!
  删高新还能理解,曾志曾经是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中组部的第一副部长,她的回忆录是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的。
  看来,KGB的水平急待提高呀,不能草木皆兵啊!
举报 | 24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07 11:27:37
  我猜曾志说“我想不通”就是“草木”,陶铸可能有内疚,也是“草木”。
举报 | 25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jhealthLv 6 时间:2002-06-07 12:12:15
  叶剑英说:"有人告了我的御状,陶铸这个人,在广西一脚踢开了张云逸(1950),到广东,又一脚踢开了我叶剑英(1952)。"
  
  所以,晓刚兄就别太为先人鸣冤叫屈了:)
举报 | 26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07 14:55:48
  那当然。而且叫也轮不到我叫,我又不是当事人。
举报 | 27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一听Lv 9 时间:2002-06-07 15:12:37
  曾志那本《一个革命的幸存者》,写得比我预想得要好。可能因为原对陶铸印象不佳,以为这本书又是八股文。但读起来还可以。书名也意味深长。
举报 | 28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jhealthLv 6 时间:2002-06-07 15:17:46
  在当时的革命同志中,曾志以美貌知名,据说陶铸在厦门第一次见到她时,吃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举报 | 29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07 15:25:16
  曾志的书没看过,不过有一说,对方方的平反,她传话说应该平反,并说她与赵谈过,赵也赞成。
举报 | 30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jhealthLv 6 时间:2002-06-07 15:28:19
  《一个革命的幸存者》让我印象特深刻的是林彪的妻子叶群在“整风”期间被整得往曾志的脸盆里撒尿。好象叶群解放后在广州文教系统任职。
  叶剑英的前妻危拱之(河南省委组织部长)特惨,在床上用裤带勒住脖子自杀,获救后精神有些失常,乱骂领导,乱谈恋爱,并嚷嚷着要脱党。"她没有儿女,没有丈夫,得不到亲情的关心。组织上为了照顾她的生活而调去一个女工作人员也不大尽心。危拱之上厕所跌断了大腿,她既不护理也不报告,听之任之,真是凄惨得很。'文化大革命'初期,危拱之就糊里糊涂、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举报 | 31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07 16:19:33
  倒没听先父母说过曾志的相貌,虽然他们与她是同路去的延安。据说延安整风时古大存负责审查曾志,并迟迟未让通过,最后弄到陶找古交涉。这可能是陶古结怨的远因之一。同时也说明,无论是谁,当有某种大权在握时,情不自禁之中任何人都有可能不那么宽容。(jhealth兄前面说到的“鸣冤叫屈”,其实也不敢。毕竟不知道在他们的“革命历程中”,是否就从来没有冤屈过别人)
举报 | 32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一听Lv 9 时间:2002-06-07 16:52:03
  jhealth兄、晓刚兄:
  你们二位对广东历史似乎都很熟,有一事想请教。1967年6月下旬,广州搞过一次高官辩论会,尹林平与林李明为地方主义问题进行了一场街头辩论,十分轰动。但我遍查资料,都找不出具体时间。辩论会似乎开过两场,第二场是6月28日,第一场就从未见过有具体时间,无论在军管会的记录中,还是在文革小报及材料中,都是说:“6月下旬”、“6月底”或干脆说“6月间”。不知二位是否知道具体时间?
举报 | 33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jhealthLv 6 时间:2002-06-08 07:05:23
  晓刚兄:
  "无论是谁,当有某种大权在握时,情不自禁之中任何人都有可能不那么宽容。"
  此言甚是有理!
  
  57年广东第二次反地主主义的主要牺牲品古大存在整风中深得毛、刘、彭的信任,将党校一部的许多老干部打成"特务"、"特嫌"、"叛徒"。曾志也被认定是"有特务嫌疑",曾不服,去找古要“说法”,但他不表态。陶当时还抗议:“古老,你主观主义,不肯为曾志作结论,拖了两年,你有什么根据?你有没有作过自我批评?”
  
  所以,大家谁也别指责谁,还是一起维护改革开放、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吧:)
举报 | 34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jhealthLv 6 时间:2002-06-09 08:04:12
  秦牧曾这样记述在广州街头所见:「人们咬著匕首,抬尸游行」。「在一些中学门口,看到因武斗而武的学生的讣告,上面大书『享年十七岁』、『永垂不朽』等字眼。」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都看到路树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了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从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举报 | 35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一听Lv 9 时间:2002-06-09 08:32:20
  抬尸游行在当时是常见的。有一回在广州德宣路有大队人马抬尸游行,我爬到路边的榕树上看,竟看见其中一尸挠起痒来,原来是“活尸”。打劳改犯时,我也在市内好几个地方看见树上吊着尸体,那可是真尸了。我们家在警司旁,有一回有人到警司抢军车,警司的士兵开枪打,抓了几个人。我们听到枪声就跑去看热闹,正看见士兵在拷打那几个抢车的人,用武装带狠抽,脖子、手臂都是整块皮撕下来,鲜血淋漓,真恐怖。人原来可以狠成这个样子的。
举报 | 36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jhealthLv 6 时间:2002-06-10 06:21:45
  一听兄的劳作很有意义啊。下面是10年前一个人对“文革”研究的评论:
  
   十几年来,国内的“文革”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国外同行和国内相关学科相比,也存在不少问题。
  1、对“文革”的学术研究尚不深入。
  “文化大革命”这场曾经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造成巨大创伤的政治动乱,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经作出正确结论。这个决议是我们研究“文化大革命”的根本指导思想。但由于种种原因,史学界对“文革”的深入的学术研究还很不够。从“文化大革命”历史的研究现状来看,全国除了几位屈指可数的老专家外,中青年学者简直寥若晨星。据不完全统计,“文革”结束16年来,在各种报刊上公开发表过5篇以上“文革”学术论文的全国只有9人,出版过“文革”学术专著的只有8人。其余大部分“文革”研究文章都是一些“散兵游勇”的“业余产品”。这与“文革”研究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称的。
  2、“文革”资料的征集、整理和出版亟待加强。
  研究“文革”除了应有适当宽松的政治环境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资料。但目前国内“文革”资料的征集、整理和出版离“文革”研究的要求相差甚远,至今尚无一套公开出版的比较全面系统的“文革”研究资料。至于“文革”中出版的各种小报、传单和文物,当时没来得及系统收藏,现在有关部门也没有广泛进行征集和整理。“文革”中一些重大事件的当事人和亲历者所知道的重要情况也很少有人收集采访,以致随着时间的流失,这些重要资料也将随之散失。因此,加强“文革”资料的征集、整理和出版已经刻不容缓了。
  3、“文革”研究的视野狭窄,方法陈旧。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当代史上一个非常特殊、又非常复杂的现象,其影响之广、危害之大、历时之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一次政治运动都无法比拟的。研究“文化大革命”应从各个不同领域,运用现代科学的多种方法和手段,加强对“文革”的宏观与微观、综合与具体问题的研究。然而,纵观已发表和出版的研究成果,可以说,研究者的视野一般都比较狭窄,方法也比较陈旧。从研究视野来看,出现了“三多三少”,即:研究政治思想斗争的多,研究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少;研究上层人物和斗争的多,研究下层人物和斗争的少;研究全国性事件的多,研究地方性事件的少。从研究方法来看,大都局限于传统的史学方法,很少运用现代科学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这都是来自研究本身的一种束缚,如不打破这种自我束缚,即使外部条件宽松了,“文革”研究也很难取得长足进展。
  4、一些非严肃的“文革”纪实作品造成了不良影响。
  前些年中,在“文革”学术研究处于沉寂的情况下,“文革”纪实作品却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客观地说,这些纪实作品的作者中,大多数人创作动机和创作态度是好的,旨在以史为鉴,防止类似悲剧的重演。不少作者为了求真求实,查阅了许多资料,还采访了一些当事人和知情人。作品发表或出版后,社会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但也应该承认,在一些小报和刊物上也出现了不少所谓“文革”“纪实”、“真相”、“内幕”等捕风捉影、哗众取宠之作。这些非严肃的“文革”纪实作品问世后,的确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对此,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管理。
  5、对国外有关中国“文革”的著作翻译和评介不够。
  国外学者对中国“文革”的研究从理论探讨到资料收集起步较早,而且发展也较快。据不完全统计,从“文革”开始以来,国外出版的“文革”专著已达200多种,发表的论文上千余篇。一些国外的“文革”学术论文论著,虽然由于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某些资料的限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也不乏真知灼见之处。因此,适当地选择一些有学术价值的“文革”研究论文论著,并对西方一些有影响的(包括好坏两个方面)作品加以评论和介绍,同时将国内的“文革”研究成果介绍给国外,这对于推动对“文革”史的研究,加强“文革”研究中的学术交流是很有必要的。然而,这些年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在这些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很不够。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举报 | 37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11 21:31:51
  一听兄:“广州搞过一次高官辩论会,尹林平与林李明为地方主义问题进行了一场
  街头辩论,十分轰动。……不知二位是否知道具体时间?”
  
  真的很惭愧,一点儿不知道。文革初的时候还小,很多事都不知道,更别说日期了。
  当然,有个别的日期还是有印象,象七二三武斗,七三布告什么的。再后来的,还
  有一批又一批的宣判大会,仍记得有个七十一岁的老太太,以国民党特务罪被判了
  二十年。
  
  其实以前对地方主义问题一无所知,也就是近一两年才略知一二。“高官辩论”也
  是读了杨立的书才第一次知道,不过杨立并没有提日期,连年月都没提。这两天我
  在这里问了一些来自广州又年纪较大的朋友,只有一个人“好象有这么个印象”。
  
  或许温盛湘有办法找到了解详情的人,他与尹熟。
举报 | 38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11 21:39:19
  这有印象。那时好象是“公检法”瘫痪了,于是居民们“自己保卫自己”,搞起了“居民联防”。后来有谣传说英德劳改场的劳改犯逃窜广州,结果打杀不少“行迹可疑”分子。
举报 | 39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11 21:40:51
  上面少了一个开头──
  
  一听兄:“打劳改犯时,我也在市内好几个地方看见树上吊着尸体,那可是真尸了”
  
  这有印象。那时好象是“公检法”瘫痪了,于是居民们“自己保卫自己”,搞起了
  “居民联防”。后来有谣传说英德劳改场的劳改犯逃窜广州,结果打杀不少“行迹
  可疑”分子。
举报 | 40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11 21:44:57
  还有省革联垮台时,听说在最后一次辩论会后,街上吊了不少代表省革联的“死尸”
举报 | 41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11 21:59:37
  jhealth兄:“下面是10年前一个人对“文革”研究的评论……“文化大革命”这场曾经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造成巨大创伤的政治动乱,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经作出正确结论”
  
  嗯……。对文革以及任何历史研究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这类“已经作出”的“正确结论”。你看看,“正确结论”都有了(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历史事件可能会以不同的决议给出截然相反的的“正确结论”),在研究中还如何可能不是“层层阻碍”、“处处禁区”?jhealth兄稍微多嘴一两句,不把你删得个晕头转向就不算正确。
举报 | 42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11 22:36:32
  对历史有禁区的结果,就是让后人不知前事,一再重复历史覆辙。象我们这一代,一
  九七八年以前就不知道“彭德怀上书”是怎么回事,只知道他是大野心家。对“三
  年困难时期”,更是糊涂(小时听说,苏联逼债,用筛子验收鸡蛋。过大的鸡蛋会
  从筛子上滚到地下,过小的鸡蛋会从筛子孔里漏到地下,总之都摔破了,所以我们
  国家也就“困难”到没鸡蛋吃了)。
  
  文革后期的一天,珠影的导演张波(后来拍过文革后第一部警匪片《雾都茫茫》)
  来家小坐,回忆起抢救运动革命往事:“那天我被周扬叫去谈话之后,我从他那里
  出来,黑夜中一个人站在山崖边上,脑子里充满绝望,觉得还不如跳下去罢。忽又
  想到自己的父母,连儿子身在何方都不知道,觉得就这么死了实在心有不甘,于是
  在山崖坐了一夜”。听到这里,我和姐姐大吃一惊。姐姐爬到我耳边说:“怎么,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原来不是‘史无前例呀’?”忙问其详,方知还有“抢救
  运动”这一档子事,……。父亲告诉说,当年“清理阶级队伍”的办法是这样的:
  将被怀疑是国民党特务者隔离起来,由几个人昼夜不停地审问,不让睡觉。几天几
  夜之后,你实在困得受不了,只好招认自己是特务,以求睡上一觉。一觉醒来,审
  讯又开始了:“既然你是特务,那谁是你的同夥?”“没有同夥,全是我自己一个
  人干。”那好,又得熬上几天几夜没觉睡,直到你胡乱指称“某甲是同夥”为止。
  这下轮到某甲睡不成觉了。于是某甲供出某乙,某乙供出某丙,……,接着审查别
  人的人也一个接着一个地被审查(被审查过的人后来也被用来待罪审查别人)。当
  时听得象是天方夜谭,后来在海外读到李志绥的回忆录,原来毛也对他讲过一模一
  样的故事:毛的剃头匠老王头在几天几夜没睡觉之后承认自己是特务,任务是利用
  剃头的机会刺杀主席。毛听了奇怪,叫人将他押来问:“那你为什么这么久还没动
  手?”“等国民党军到了再动手。”毛大笑,下令停止了抢救运动,……。
举报 | 43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jhealthLv 6 时间:2002-06-12 06:06:28
  “抢救运动”在曾志的书中有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一听兄提的辩论之事,隐隐约约记得美国人怀特三世在《广州的文化大革命和2000名红卫兵访谈》一书中有此内容。
举报 | 44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一听Lv 9 时间:2002-06-12 09:04:58
  其实这种运动方式,还可以继续上溯至反AB团,也是如此.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究竟是一种什么文化心理或传统或什么怪胎在作祟?实在觉得匪夷所思。有人说这是唯物主义运用到政治,发展到极端的反映,把人看成是物质的一种,杀人和毁掉一件物品没什么区别。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也没研究。孙中山也是一个革命至上主义者,也是只求目的,不问手段的人,但他也没有想出用这样的方法去摧毁自己的政敌。


http://bbs.tianya.cn/post-no01-20380-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20 18:02 , Processed in 0.0173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