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20|回复: 1

刘建国:闲话王尚志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7-6-16 08: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闲话王尚志


文/刘建国
1948年2月,在我军五打清水河(始称“八进七出”)的时候,王尚志调任清水河县县委书记。当时的县长是石生荣。处于战争的前夜,地方上的主要任务一切为了前线,做好支前、后勤保障工作是县委的主要工作。所以王尚志和石生荣县长都亲自动员,亲自参加上前线抬担架。地方游击队除了配合作战外,便是运送弹药、食物、带路、侦察。在县委的支援配合下,五打清水河取得胜利。
1948年9月,我军取得六打清水河胜利后,王尚志带领平清独立营二百余人和三个参战民兵连开赴绥远支前参战。
王尚志在清水河任职不到一年,而且正处于战争时期,清水河人民对他的了解甚少。
王尚志何许人也?
在抗战时期的雁北,说起王尚志,可是一位让敌伪闻风丧胆、人民群众衷心爱戴的英雄人物。
《朔州抗战英雄谱》对王尚志的记述颇具传奇:
“王尚志(1915---1966),平鲁县寺儿窑村人。幼平志刚,断续读书。1937年抗战爆发后,投身抗日,加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38年春任特派员,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抗日女英雄李林合作开展抗日工作。1940年,打入朔县日本陆军特务机关,情报屡出,八路军据此一次次粉碎日军的“围剿”计划,并歼灭平鲁县杏园村汉奸队。
王尚志曾多次单枪匹马深入虎穴打击敌人,亲身锄奸,威震雁北,被称为‘大王’。当敌绘图布告悬赏捉拿他时,他却“专行”送人上门,二进日伪警察局,活捉了警察局长。
1945年朔县地区光复后,王尚志任中共朔县县委书记。1946年后入绥任职,曾任乌兰察布盟盟委书记。1966年12月21日,身任山西晋东南地委书记的王尚志失踪,周恩来办公室三次电话询问,但至今未曾破案。1979年4月14日,王尚志追悼会在长治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等送了花圈。”


王尚志活的壮烈,死的蹊跷。
王尚志是家中独子,五岁时家里穷的无法生存,难以为计,不得已到宋红沟老爷门上谋生。父亲王浩一年四季扛长工,打短工。母亲林龙,颇有胆识,性格坚强。在儿子王尚志投身革命后,她把家变成了当地地下组织的秘密“交通站”。
1937年5月,共产党员、牺盟会特派员屈健和康子仲在平鲁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九月下旬日寇进占平鲁、朔县,接着八路军120师宋时轮支队也开到了平鲁地区,抗日武装纷纷建立,广大青年积极要求参军参战。王尚志因孤子未能如愿加入部队,只得暂时在村里和周围村庄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1月,王尚志联络了数十个同学,一同来到了南山县沈家小庄窝晋绥边特委驻地,参加了特委举办的干部训练班,期间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训练班结束后,被留下来协助牺盟会雁北边委会宣传委员李林主持以后的干部训练,并任教导员和班主任。在此工作期间,王尚志认识了在训练班讲课的边特委主要领导人赵仲池、屈健、郑林、柏玉生等人,从他们的身上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坚定了献身革命、献身共产主义事业,誓死跟党走的决心。
根据斗争形势,训练班转移到洪涛山抗日根据地的一些村子里继续举办。洪涛山抗日根据地是1938年冬在八路军120师的全力支持和特委牺盟会、动委会的努力下建立起来的。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块根据地,特委从各县选拔了一批年轻党员来培训抗日干部。训练班主要课程是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和中央发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还有一些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安排上文化课,以识字为主。因为当时许多学员不识字或识字较少。此外,还搞一些文娱活动,演戏下棋,唱歌猜谜等。
不到一年时间,训练班举办了六期,先后培训学员二百余人。
然而洪涛山抗日根据地在1942年遭到日寇毁灭性的破坏。导致的原因是时任山阴县县委书记李易山和他的情妇,当时的山阴县妇联主任孟元君(王尚志前妻)双双叛变投敌,造成根据地二百六十八名共产党员及干部全部暴露,给洪涛山抗日根据地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2015年8月31日,朔州市举办“重走李林英雄路,再讲朔州抗战史”研讨会时,会上一位当年的“小八路”王生明老同志激动地回忆了那段历史。王生明是烈士后代,其父王保是位资深革命者。李易山叛变造成平鲁城九位地下工作者全部被捕。王保时任第五军区分区武工队政委,根据上级指示,率领武工队从偏关县出发到洪涛山根据地收拾残局,并相机营救被捕的9位同志,但在途中因队伍里出现内奸发生武装叛乱,王保同志牺牲。
王生明在会上念了一封原中顾委委员李登瀛于1988年6月2日写给王生明的信:“生明,你5月24日的来信收悉。我是1938年夏秋间任右南县(不是平鲁)县委书记的,这个县包括右玉、山阴、怀仁、朔县、平鲁几个县的各一部分,当时简称右南县。就是在这个时候,你爸爸王保同志任这个县的组织部长,凤城同志任宣传部长。直至1940年的夏季,我调三营先任营长后任指挥员,你爸爸也大概在这个时候调做敌工工作,归地委或绥蒙区党委直接领导。……”


另据宋时轮将军回忆录记述,到1938年的5月,洪涛山抗日根据地的版图达400余公里。包含约五六百个村庄,养育了120师第六支队下设的骑兵营、步兵二营和步兵三营。日寇为打通西进陕甘宁、北扩绥远省(内蒙)的战略通道,先后对洪涛山根据地进行过9次围剿。在第9次围剿中,李林同志牺牲。1942年夏,,由于江华、耿平、李易山三个县级干部相继投敌叛变,致使敌我斗争形势逆转。最可恶的是叛徒李易山投敌后,把一份268名中国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花名册交给了日寇朔州宪兵队,我大批干部遭到搜捕。他还亲自带领朔县宪兵队头目,把隐蔽在平鲁(凤凰城)城内五年之久的9位地下工作者抓捕,并全部杀害。
王尚志是在洪涛山抗日根据地沦陷前的1939年离开的。他被调往左右凉(左云、右玉、凉城)任牺盟特派员。1940年调山阴县工作。这年冬雁北地委决定选派一些出身好、政治上坚强的同志打入朔县敌伪内部开展工作。经组织研究同意,地委组织部长郑林、社会部长李登瀛派王尚志和陈毕二人打入朔县敌伪“红部”。王尚志接受任务后,决定利用在朔县日伪警察队当小队长的齐日兴同学关系打进去。齐日兴起初不愿意帮忙,但王尚志对他亮明了身份,并警告和劝说他,让他认清形势,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经过一番动员,齐日兴答应帮王尚志混入了日寇“红部”。王尚志当了“密探”后,除刺探敌特情报外,还利用平日交往接触,对齐日兴、陶文福、王兴华等伪军进行思想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使这些本来就脚踩两只船的伪人员,效忠敌人的思想更加动摇。
一次日军翻译官带王尚志和一小队伪军到杏园村据点,王尚志通过王兴华及时将情报送出,六支队在杏园村路上伏击了这支伪军。王尚志随同打散的伪军跑到杏园据点内,呆了几天,将杏园据点情况摸了个清,送出情报,步二营将杏园据点里的汉奸队彻底消灭。
日伪的多次失败,即引起了王尚志一位汉奸同学吴贵对他身份的怀疑。吴贵将疑点告诉了日本人,日本人在朔县对王尚志进行了多次审讯。但始终未发现有力证据。再加上齐日兴等人出面周旋担保,敌人始终没有抓到王尚志的把柄。
某日伪军陶文福和日本翻译官一起抽大烟,翻译官向他透露了王尚志是共产党,明天要捕他的消息。陶文福把这个吃惊的消息马上通知了齐日兴,齐日兴急忙通知王尚志连夜出城逃跑。在王兴华的掩护下,王尚志连夜出城门回到了平鲁西山根据地。
那么王尚志的身份是如何暴露的呢?
原来日寇在一次扫荡中意外逮捕了九地委的秘书耿平,可这个软骨头立即变节,供出了王尚志。
王尚志脱离险境,重回山阴县便任县委宣传部长。然而这时山阴县的县委书记李易山和县妇联主任孟元君却叛变投敌。王尚志接任县委书记。
山阴县地处洪涛山根据地南端,李易山等人的叛变,使洪涛山变成了敌人的敌占区、游击区。为保存革命力量,我党把大批干部送往后方,只留下少数人坚持斗争,开展游击活动。王尚志便是留下来的坚持敌后斗争的少数人之一,而且他还带了一支三十多人的游击队。在极其残酷的敌后游击日子里。王尚志一面坚持武装斗争,打鬼子搞据点,粉碎了日伪十四次对他们的围攻。另一方面依靠堡垒户在平鲁、山阴、朔县等地抓捕并处死二十多名顽固的汉奸分子。这一震慑行为使处于黑暗白色恐怖中的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曙光。王尚志的威名在雁北一带广为传颂,人民亲切地称他为“大王”,而敌伪听到他的名字,脸发白腿发抖。
敌伪对王尚志恨得要死,怕的要命,数次组织便衣、特务对王尚志进行捉拿。阴谋一次次未能得逞,便将他父母捉住投入监狱,逼迫王尚志现身。甚至还将叛徒儿媳孟元君带来监狱对婆婆劝降。在捉拿搜捕王尚志的行动上,乱道沟据点的汉奸队长吴贵非常卖力。
(未完待续)


https://baijiahao.baidu.com/po/f ... uthor&type=new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08: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刘建国

吴贵和王尚志既是同乡又是同学,是当年一块投奔的革命。自当了汉奸后死心塌地的替日本主子卖命。王尚志曾多次对他进行警告,可吴贵毫无悔改,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1944年秋,吴贵带手下在上梨园为非作歹,被我骑兵大队抓获带回根据地,吴贵乞求见王尚志。见了王尚志,吴贵表示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王尚志误信了他的话,就把它放了。临走时,吴贵要求给他点工作,王尚志告诉他反正过来时可联络北水地下党员李桐。不想这个汉奸丧尽天良,一回到据点,就把李桐的隐蔽之地告诉了日寇小队长羽田,羽田当即派人把李桐抓捕到杨树坡据点杀害。王尚志痛恨至极,决心亲手惩办。

不久吴贵参加完井坪据点会议,骑着大白马,挎着大枪,别着小抢,老婆坐着轿,跟着两个护兵,路过平鲁砖井村,住在连襟家抽大烟。王尚志只带通讯员一人赶到,将吴贵堵在家里。门外两个站岗的护兵一见王尚志,赶紧将枪交给了王尚志。王尚志威名在外,胆识超群,晋绥一带的汉奸、特务、警察、伪军只要听到他的大名个个头皮发麻。

而吴贵此时正在西屋一人抽烟过瘾,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他根本没听到。将两个哨兵绑了,王尚志踢门进屋,吴贵睁眼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慌忙爬起来,语无伦次结结巴巴地让王尚志上炕。王尚志看着这个无耻的汉奸,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一把抓住吴贵就往门外推。一出门别“叭”的一枪结束了吴贵的狗命。吴贵老婆要哭叫,王尚志一吼:“你哭,连你崩了!”吓得吴贵老婆再不敢出声。

毙了吴贵,又把吴贵的两个护兵,教育了一番,放了。然后他和通讯员各骑一匹马向西山根据地飞驰而去。

「往事」闲话王尚志(二)
有人说,王尚志的勇敢是他胆大。确实,王尚志的胆大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他单身入虎穴如同走亲戚。敌人捉拿他的画像贴的到处都是,他不是躲藏,却专往敌人门上送。一次他外出了解敌情,刚好与三个伪警察相遇。王尚志大大咧咧的走到三个警察面前,怀里的手枪张着机头,问道:“你们找王尚志找到没有?你们看我是不是王尚志?”三个伪警察吓的忙陪笑脸,“我们不认实王尚志。”就这样,王尚志与三个警察一路谈笑风生进了日伪警察局窜了一趟门。当夜他带两名战士二进警察局活捉了警察局长。

王尚志的胆大来自于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爱戴,对敌人的仇恨。

王尚志在乌盟工作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次他在一个生产队蹲点下乡,三天吃了一斤粮。当地村干部过意不去,要给他开小灶。王尚志严厉批评了他们,说老乡们都能承受得了,我王尚志一样能承受。干部群众很是感动。,1963年他在一个公社蹲点,要求住在一户七十多岁的五保户闫水顺家中,闫水顺久病不起,屋子又黑又小又脏,王尚志入住后,每天清晨首先将夜壶倒掉,然后再给老人烧炕、扫地、担水。临近春节时王尚志要回机关,走时给老人糊了新窗,留下几块钱,让老人过了一个舒坦的大年。

1964年王尚志对调来到山西工作,在晋东南地委任书记。没想到两年之后的1966年12月,他的人生命运划上了句号。

查山西省长治市档案“文化大革命记事”,对王尚志有如下记述:1966年12月19日,王尚志在襄垣县开完学毛著积极分子大会后返回长治,被晋东南医专和潞安中学师生带到地委礼堂问话,据说晚上十二点后在回答完问题后被红卫兵送回办公室。但从此再未见到他的身影。王尚志失踪后,地委派人四处寻找,七天后在长治南门外的一口深井中发现了他的尸体。地区公安处经现场侦查和验尸,发现王尚志尸体上用床单包着33.65公斤石头、砖块。经化验和检查,结论是“自杀”。王尚志具体死因至今没有公布。

王尚志从失踪到找见尸体的一周内,惊动了他的好多战友与同事,更是惊动了中央。周恩来总理办公室曾三次打电话要求寻找和查明情况。高克林、李登瀛、刘华香、苏谦益石磊等高级军政领导亲自过问,帮忙查找线索,然而毫无结果。

王尚志失踪后,引发山西上层特别是晋东南地委那些受冲击的干部们深切同情和关注。此时处于内外交困中的地委第二书记仝云与专员张行夫、长治市书记王景生等人,出于对同事惨死的强烈哀怨,也出于对这场疯狂无序的运动的强烈反感。在被夺权之前,行使了他们最后的权利,就是组织了整个地委机关、市机关干部,暂停运动,动员全社会力量行动,在长治市城乡展开大查询。终于在失踪一周后发现了王尚志的尸体。

「往事」闲话王尚志(二)
王尚志的尸检结果据说引起了一片哗然和许多人的不满。造反派中有人借王尚志之死大做文章,在晋东南地区引发两派之间的冲突。仝云的老婆被抓到太原,甚至受到非人折磨。

王尚志与仝云的关系,当年一位知情者撰文做了回忆。王尚志调来任地委书记时,正赶上全地区开展四清运动大会战。特别是文革运动开始后,王尚志疲于应付,接见群众,解答问题。但没过多久,他自己也受到运动的冲击。王尚志诚实谦逊放手使用干部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当地委书记时重用提拔使用仝云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仝云原是省共青团的书记,还兼任长子县四清社教工作团的团长。仝云年轻气盛,锋芒毕露,口才也好。地委每次开大会部署工作,王尚志先讲几十分钟然后便让仝云做补充。仝云一补充就是一两个小时。为此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误解。文革开始后,造反派中间有人怀疑仝云是反革命修正主义的黑线人物,就对王尚志重用仝云提出责难。说什么王尚志是犯了方向与用人不讲原则的错误。在一次上千人的地区干部大会上,王尚志面对责难坦然回答:我认为仝云年轻能干,他比我强,所以我就放手让他干。一席话把责难和怀疑者给顶了回去。

王尚志当年五十多岁,多年的工作及斗争经验练就了他遇事沉稳、不张扬的性格,重用和使用年轻干部体现了他诚实的人格魅力。可在当时“怀疑一切”的气候条件下,这种高风亮节未必能得到多数人的理解。

王尚志死亡的结论是“自杀”。至于他为何要“自寻短见”,当时众说纷纭,议论纷纷。认为王尚志的死疑点太多,但终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尸体上背的石头、砖块,从公开的资料上对于这一点从未触及。对于其死因倒是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分析。能从网络上查找到的最流行的分析是说,导致王尚志自寻短见,另有隐情。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抓到一名汉奸(指吴贵),是王尚志的同学,此人再三表示痛改前非和带人带枪反正。王尚志轻信了他的鬼话,就把他放了,还告诉他反正过来时可以联络的人(地下党员李桐)。没想到此人顽固不化,还把地下工作者抓捕杀害。不久王尚志抓住了那个汉奸亲手枪毙了。可在文革运动中,有人竟然说王尚志是有意将地下工作者泄露给了汉奸,然后除掉汉奸是为了杀人灭口。此事组织上没有正式做出结论,但他因此背上一个有历史问题的思想包袱。再加上在运动中受到没完没了的批斗,最终使他下了一死了之的决心。再一个就是他的前妻孟元君(山阴县妇联主任)与时任县委书记李易山鬼混,在当时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两人双双跑到据点公开叛变投敌。这些“烂事”在运动中被人翻腾出来,对王尚志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让他有口难辩。

王尚志于“六打清水河”后随军到了绥远参战,不久调入部队任职。先后担任绥蒙军区干部科科长,绥南萨县、集宁、平地泉军分区副政委,地委委员,副书记等职。华北军区党委发布命令,说他“德较好,才较强,资较深,现任师级偏低,可提为副军级”。并授予他上校军衔。1955年5月,王尚志又获二级解放勋章一枚。

附录:叛徒李易山的最后结局

李易山,平鲁县东水界村人,原名王润。1937年加入共产党组织。李易山能说会道,善于交际,很快当上了山阴县的代理书记。1942年2月的一天,李易山和他的情妇孟元君(山阴县妇联主任)悄悄离开抗日根据地,跑进日寇盘踞的平鲁城投敌,向“皇军”献出了一份260多人的花名册。敌人按照花名册,以平鲁为中心在六个县搜捕共产党员和抗日军政人员。由此,我西雁北根据地完全丧失,军政机关被迫向二分区的偏关县境内转移。李易山被“皇军”委任为平鲁县的警备大队长。

1946年6月16日,,我军攻打朔县县城,时为平鲁的汉奸伪县长李易山在城内东躲西藏。他是我军搜捕的要犯,但城破后,未见李义山踪影。几天后在城内一口枯井内发现一具手戴金镯的女尸,经人辨认,该女尸正是叛徒李易山的情妇孟元君。有人说李易山已经自杀于枯井内,但经清理未发现。

「往事」闲话王尚志(二)
五十年代中期,曾任过中顾委委员的李登赢一次与烈士王宝的后代王生明(小八路)谈到李易山下落时,断然否定李易山自杀的谣传。他说,“这件事我是有发言权的,打朔县我也是主要指挥员之一(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抓捕李易山是我在攻城前就向部队布置过的。但这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叛徒下落不明。我们为了麻痹李易山,将计就计,故意放风说,李易山和孟元君一同跳了枯井。他可能隐藏在太原……”

曾担任过朔县人民政府县长的贾丕绩(后任四川省委副秘书长)近年在接受平鲁党史办专访时说,我军攻破朔县城后,“伪平鲁县长李易山等民族败类全被抓获”。

数年前,当地政法机关通过协查,对叛徒李易山的最终下落有如下结论:朔县城被攻破后,李易山畏罪潜逃到应县,用烧红的铁砂自毁面容,混迹于逃亡的地主群中。我军攻打应县时,李易山向内蒙古逃窜,至今生死不明。

李易山下落显然成谜。还有一点就是,李易山的投敌叛变并非被捕,而是主动悄悄跑向敌人阵营,其动机显然也是一个谜团。

(完)

http://www.toutiao.com/i641600584087188326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31 13:26 , Processed in 0.01546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