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63|回复: 2

麻辣社区:乐山文革武斗史料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6-6-15 10: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乐山武斗点滴印象http://bbs.leshan.cn/read.php?tid=197500&page=15(转)


          xih :  从历史考证的角度讲,乐山武斗起于1967年5月14日值得商榷,官方是有意把时间拉后,据"造反派"的资料,
4月28日拉开了震惊全国的乐山反革命暴乱的序幕."保守派"教贫下中农唱的天上布滿星,时间三点正,也
是指旳四月二十八日.
"4.28事件"的当晚,在县人委(现市中区政府)內,两派就发生了武力冲突.双方大打出手.都有人受伤.当晚
"东贫总"就向下属战团发出通知,说城里窍杆兵团造了贫下中农总部的反.笫天凌晨,安谷,牟子,棉竹,苏稽等
地农民就赶进城里,有的扛着扁担遊行.接着便冲击-中.双方发生武力冲突.5月1日又发生高级中学的武力
冲突,5月7日,"保守派"四军五部"在月咡塘成立了统一的指挥部,"造反派"在公园也成立了指挥部,5月13日,二
中发生两派武力冲突,5月14日,在原地委招待所两派又发生武力冲突,双方用砖头瓦块对打,"保守派"失利
退出城外,------
根据以上双方冲突的进程,定起于5月14日不准确.而4月28日是两派人公认的.平息武斗定于7月6日较淮确.


(转)<沫若同乡>日志"武斗见闻录"***黃绍华凄苦人生毛泽东主席为发动文化大革命,先后八次接见全国各地红卫兵。学生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屈起,湧现出了很多闻名于当时的"学生领袖"。如北京有五大学生领袖,蒯大富,韩爱晶等,成都"8.26兵团"的江海云,重庆"8.15"的周家俞。乐山"红色造反兵团"的陈瑞林,"11.10战斗军"的黄绍华。等等。1966年11月10日,乐山有部分高,初中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广場受到毛主席接见,回来后便组织了一个红卫兵组织,取名"东方红11.10战斗军"以纪念毛主席接见的日子。黄绍华为负责人之-。成为日后"妖匪"的头目。两派学生组织因观点不同,(实际上被人为操纵)。发展成水火不容的两大派,相互仇视,特别是对派头头,更是恨之入骨。妖派要砸烂红造头头陈胖儿(陈瑞林)的狗头!红造要绞死妖派头头黄紹华!口号,标语鋪天盖地。双方要是抓住对方的人,都往死里整。乐山武斗开始后,5月16日,两派在张公挢,北门桥发生血战。拉锯大战四个回合,双方死伤无数-------就在这次大战中,11.10头头黄紹华親自在"前线"指挥,冲鋒陷阵。也就是这一天,是他一生命运的转折,他在前线被造反派活捉了。黄绍华被活捉后,等待他的命运可想而知。在处置黄绍华的问题上,红造內部产生了分歧,-部份人主张处死黄绍华,扬尸灭迹,让他永远消失。-部分人主张把他整成"半条命",让他一辈子不得伸展。结果后-种意见取胜。对黄绍华实施-阵暴打,而且只打下部,不打上部。这-阵暴打过后,將黄绍华打得半死,腰和腿都被打断了,关在-个屋子里。据说是造反派内部有"叛徒"(也许是他的同学)同情他,担心他被弄死,便找到一个机会,给他換上一身女人穿的花衣服,装在-个麻布口袋內,放在-个板板车上,利用夜幕降临的时候悄悄拉出城,甩在张公桥以外的一个地方。-------这里是保守派控制的地盘,不久就被人发现,不知麻袋里装的是什么,打开-看,见是一个血肉模糊的人,马上报告上去,很多人就跑来看,有认识他的人说:"这不是黄绍华吗?"这时黄绍华也清醒了,以为围着他的是造反派的人,疾口否认自己是黄绍华,毕竞回到本派人的手里,自然得到很好的救治,但是他却落下终身残疾,腰从此伸不直了,被打断的腿再也复不了原,他成了一个跛子,-------他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家就在离城不远的棉竹,那里文革时是保守派的窝子,人们都很同情他,文革结束后,当地政府看到他的身体残废,不适合干农活,就想方设法,把他安排在-个农村小学里教书。过着-个教书匠的生活,在以后旳日子里,他从不与人提及文革。由于文革武斗,让他终身残疾,身体也每况愈下,他已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人间。-----------





"武斗见闻录"


-槍毙五命


乐山武斗期间,开始双方使用冷兵器,钢钎,棍棒,甚至卵石。以后发展到现代兵器,机槍,步槍,沖锋槍,雷管,炸药。现代兵器的来源,主要是军方,当时军方介入文革,都是带观点的,
乐山军分区和武装部掌控着槍枝弹药,不管是抢还是发,两派都有了现代武器。来源肯定是军方。只有城内造反派使用的机槍,是从银行守卫金库那里取得的。
两派有了槍枝后,都发给在前线的精壮勇敢人员或转业军人,保守派专门武装了个"机动营"(又叫基干营)。有三百多人,吃住在925部队,天天到石柱山上训练。城内造反派的槍技,也-样发给骨干和前线作战勇敢的人。
这其中有-个叫刘XX的,身躯高大,也许还是个武斗骨干,也得到了一枝步槍,成天拿在手上玩弄。但他没当个兵,没有-点基础知识,连平时子弹不能隋便上瞠,他都不懂。-------
那时他和战友们一起,负责守卫草堂民中(现在的草堂高中)。草堂民中內住着很多造反派的男,女学生。
一天清晨,有五个造反派女学生-字形排着在那里嗽口,这个姓刘的造反派战士槍隐发了,举槍向着这几个学生瞄准,本可能是瞄着玩的,也许搞忘了槍里子弹上瞠没上瞠,瞄着瞄着,食指-抠,"呯"的-声,子弹飞了出去,那五个女生当即翻倒在地,(有说全部被打死了,有说没全打死)。几个年轻的生命,在武斗中结束在自已战友的槍口下。
现場-片混乱,为了控制局面,当即把这个姓刘的弄到看守所关起来,有的说是把他保护起来,免得受害者家属要他的命。有的说,打死了人就该关。这人在看守所关了很長时间。据说在里面帮炊事员干活--------
武斗结束后,驻军部队和当时旳革委会,对武斗中被打死人员和参与打死人的人员进行清理,他肯定是被清理之例。但武斗刚结束时造反派掌了一段时间的权,对本派打死人者没有严加追究。这个姓刘的以误伤,不是故意,没有受什么处理,关了很长-段时间后就放出来了。
事后这个姓刘的对别人说,槍一响,人-倒地,他就被吓瞢了,脑子里-片空白,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个当初高高大大的小伙子,现在已经老了,背也砣了,腰也弯了。已经日簿西山,气息奄奄了。他不时还在这城里转悠-------。
在他的脑子里,肯定隨时都在闪现这几个年轻生命的身影,也许他这-辈子都在遭受着自责的折磨。-------
作者: qqhh-2006    时间: 2010-8-1 23:28
(转)<沫若同乡>日志


"武斗见闻录"


染房老汉碰到"催命鬼"
乐山高北门附近的油榨街,四十多年前开有一家染房,-些乡下人自织的白布或买的白布,都要拿到染房去染成自已需要的颜色。油搾街开染房的这个人,瘦筋筋的,精明強干,生意还比较红火。
1967年5月16日,城外張公桥,北门桥发生两派大战。城内造反派紧急通知本派人员赶去助战。
人们象潮水-样往城外奔跑。
油榨街染房店的老汉正在锅上染布,锅里煮了-大锅布,他听到街上的叫喊声,马上停下手中的活路,连锅里的布都没捞上来,急匆匆跟着街上的人往张公桥,北门桥疯跑。跑到北门桥,两派打得正当激烈,他马上就投入造反派阵营的战斗。没有带武器,就猛拾锇卵石甩向对方阵地,还没有甩几个石头,他抬头正准备往对方甩石头时,被对方甩过来的一快石头打在头上,顿时,鲜血湧冐,脑漿迸裂。当場毙命,前后只有很短一点时间。
事后,他被造反派追认为"抗妖烈士"。遗体就埋葬在当时公园外的"烈士墓地"。后来,他的遗体隨公园墓地其他人的遗体-起迁葬在磨儿山上。
多年后他的邻居们还说,这老汉咡那天是撞上了"催命鬼"。活着跑出去,一会儿就变成死人抬回来,锅里染的布还煮得冒烟烟。-------
作者: qqhh-2006    时间: 2010-8-1 23:37
乐山武斗点滴印象http://bbs.leshan.cn/read.php?tid=197500&page=17
引用
引用第208楼sk0833于10-8-1 10:54发表的 :
楼上的!我也有一本六月天兵征腐恶但为什么和你的不一样呢!我的是油印版的!没有图片!这书你们谁知道是站在哪方写的吗!是哪里出的呢?




  
xih    根据文革文物收藏专家的看法;如果你收藏的确是四十年前的老油印本<六月天兵征腐恶>文革武斗资料,那就恭喜你得到一份非常珍贵的文革文物。
乐山武斗结束后,红色造反派同当时来川支左的五十军-四九师有几个月的"蜜月期"。驻军全力支持造反派,致使造反派在很短时间內编辑完成<六月天兵征腐恶>这本书。从四月二十八日到七月-日,-天不漏的,有图有文的,乐山武斗大事记,并很快出版。(如果迟几个月驻军态度改变就出版不了)。
这本资料共有三个版本:即油印本,彩面本,黒白面本。油印本是初稿本,仅打印数十份,供军,地领导和造反派头头们审阅,存世量很少,是文革文物收藏家的最爱。彩面本(有红色的)和黒白本,文字內容差不多,但黒白版图片多达三百多幅,也是收藏家追逐的目标。
<六月天兵征腐恶>使用的是"文革"话语,现代人很难理解。其內容是站在造反派单方立場上,对对立派"四军五部"使用了很多攻击性的,夸张性旳,或者是不实的语言,因此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因他记载了当时双方的活动情况,保留了很多原始信息。因此,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保守派"四军五部"在武斗后期受到军方严励打压,武斗结束后其领导人被军方控制。所以保守派"四军五部"没有留下一点有关乐山武斗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目前,乐山文革期间出版的<六月天兵征腐恶>,同重庆的"八.一五文革公墓"是全国的唯-文革文物珍品。重庆文革公墓已定为重庆市文革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武汉,广西及川內沪洲,中江的武斗,比乐山的规摸大得多,死的人也多得多。但他们在武斗结束后两派头头都被抓捕,因此没有条件出版象乐山<六月天兵征腐恶>这样的武斗大事记。
<六月天兵征腐恶>多年前就是国内外文革文物研究收藏者追寻旳目标,因此大多流失外地。目前本地很难寻找。
作者: qqhh-2006    时间: 2010-8-3 01:01
乐山武斗点滴印象http://bbs.leshan.cn/read.php?tid=197500&page=17(转)




xih
    "六.五大战"旁观记
_____嘉州老农
"六.五大战",又呌"六.五砲声","六.五事件"或"六.五血战"。是乐山武斗中最不能让人忘记旳武斗事件。
乐山武斗期间,我是"四军五部"贫下中农红卫兵,被征调到了乐山武斗前线。我们对两派你死我活的打斗,持有不同观奌,因此,我们几个同齢人经过啇量,决定当"观战派"。不直接上前钱打斗。我们通过保守派组织內的好友,弄了一張"四军五部"的<通行证>。成天在城外派的各处阵地转悠。-------
場景-
乐山四中观看"军事表演"。
五月下旬,"四军五部"从各地抽调了三百多名转业军人,组建了一亇"机动营"(又叫基干营,取于基干民兵的意思),毎人配发槍技弹药,吃住在"925部队"营房,成天操练,经过几天旳紧张训练,在"六.五大战"前(大概是6月2或3日),在任家坝乐山四中进行了一次军事表演,"四军五部"所属各地组织都派了人去观看,我和几个同伴也去了。演习埸地就是四中后面山上,-阵冲锋号声中。这些曾经的军人们,个个精神抖擞,展开了冲鋒和阻击的阵势。除了没有开搶射击外,基冲锋和反冲锋的埸面,跟电影里看到的埸面差不多。那时这批转业军人,大都是从朝鲜战場下来的,都参加个实战,而且年龄都不到四十岁,在农村大都是基干民兵,精強力壮,所以当年看他们的表演,也算是饱了眼福。-------
埸景二
斑竹湾西湖溏坝坝里的"大砲"。
六月四日下午,我们几个"观战派"人员,转到了乐山师范校,那里驻着我们很多同观点的"派友"。
我們看到西湖溏的坝坝头,有几个身影在晃动,在忙忙碌碌地安装一个什么物件,我们一打听,才得知他们在那里安装"大砲"。併悄悄告诉我们;"今晚可能要觧放乐山城"。
多年后,那个当年在那里安装"大砲"旳亲历者告诉人们说;"那晚上旳一砲,把我吓惨了,耳朵都给我震聋了"。
他是井研人,50年参加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作战,在朝觧战埸,他当的是砲兵,朝鲜停战后,他转业回家,经人介绍,同乐山青龙公社-个女的结婚,併入住女家,文化大革命中,他参加了贫下中农红卫兵,乐山武斗期间,他被征调到了"前线",五月下旬,被调到了"四军五部"的"机动营"。五月四日,因他在军队是砲兵,就调他到西潮溏去安装"大砲"。他说:那大砲是用无缝钢管做的,他们装了十斤黒火药,三篼用十二园钢宰成一寸长的\"砂子"。(不是饿卵石),用四个人才能抬动的石头,压住砲身,等待着指挥者下令开砲。-------
場景三
五丝厂"造反"。
六月四日晚饭后,乐山五丝厂发生"造反"事件,不知是什么原因,那晚五丝厂聚集了上千人,我们几个人也跟隨派组织,从住地赶到五丝厂,只见人声沸腾,口号声不断,一方要冲击办公室,-方阻当不让冲,冲击旳人群一浪胜过-浪。有人在喊"毛主席万岁"!有人在唱"造反有理"。闹闹腾腾,一直不停地在喊"造反有理,造反有理"。--------
場景四
午夜惊魂。
正当五丝厂"造反"的人群不停喊叫旳时侯,突然听到"轰"旳一声巨响,这声巨响简直是"地动山揺"。五丝厂内的地皮都震动了,门窗也发哗哗的声音。这-声砲声,惊动整个乐山城,特别是对城內造反派,更是万分恐慌,他们感到今晚可能要破城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他们。多年后,很多在城內的造反汳,对那一声砲响,还记忆犹新。都说那天晚上把他们吓惨了,使他们终身难忘。-----
場景五
六.五血战。
实际上,这一声砲响,只是"四军五部"发动攻城旳信号,并没有多大的杀伤力。但是,隨着这一砲声,已经作好充分准备的"四军五部"机动营的转业军人们,端着上好子弹旳步槍口,冲锋槍,扛起炸药,雷管,向"红会医院"和"草堂民中"发起攻击,他们用炸药炸开了"红会医院"和"草堂民中"的围墙,同驻守在这里的造反派发生激烈的战斗。"刀光劍影,槍响弹鸣,只见草堂,红会笼罩在一片冲天的火光之中,
轰!轰!轰!隨着一片曝炸声,保守派冲破碎石乱飞的缺口,冲进了草堂,红会。-------草堂失守,红会失守。红色造反派旳"红旗"和"挺进"的战士退到了军官宿舍,"四军五部"旳战士也跟着逼了过来,在红会医院后边的-片竹林里。守卫在这里的"红工造反野战军"的战士,
同冲过来的"四军五部"战士人发生激烈战斗。有几个"红工"战士,冲到被保守派占领的休息棚,爬上掤顶,用石头和钢钎对下面的保守派人员猛烈进攻。在竹林里的保守派人员,也不断开槍射击,三个红工战士,刚刚抬起身子,准备发起冲锋,砰!砰!砰!一排手槍子弹,穿进了"红工造反军"战士雷云华的胸瞠,-----轰轰!轰!夹杂着子弹声,五,六颗雷管在红士造反军战士身边爆炸了,王少云,周祥書两个红工战士倒在了血泊中。达!达!达!一排清脆的子弹声响过,又一个红工战士虞吉仁到下了-------"据亲历这次战斗的红工战士回忆,这次死得最惨旳是红工战士牟开全。一阵爆炸声后,他扒在地下,被冲上来的"四军五部"战士用钢钎乱戳,全身被戳了20多个洞。-----
以上这几个战死在"六.五"血战中的造反派人员,事后被追认为"抗妖烈士"。埋葬在老公园门外的"烈士墓地"。
两军交战,双方都会有死伤。至于"四军五部"在"六.五血战"中的死伤情况,因没有査到资料记载。也无法记述。但有-位亲历六.五大战的"四军五部"机动营-个转业军人讲:冲锋开始后,他们有三人冲在最前面,这时造反派旳人冲过来,把他后面的两个人挡住,激烈打斗。他借机跳上傍边的矮房子逃生,保住了性命。但他后面那两人就遭了--------。
1967年6月5日,乐山人民度过了-个砲声,槍声,雷管炸药暴炸声,喊杀声不断的不眠之夜。
作者: 护法尊者    时间: 2010-8-3 16:48
慢慢的读,真的吓人,恐怖世界啊,随时都可能被洗白!
作者: 不死书生    时间: 2010-8-3 16:57
了解过去,珍惜现在!
作者: qqhh-2006    时间: 2010-8-3 18:52
了解过去,珍惜现在!
不死书生 发表于 2010-8-3 16:57






   对..........
作者: 院长    时间: 2010-8-4 14:21
了解过去,珍惜现在!
不死书生 发表于 2010-8-3 16:57
作者: qqhh-2006    时间: 2010-8-4 18:58
(转)
<沫若同乡>日志


"武斗见闻录"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文革"期间,-家人分成几派是常见的。在武斗中,亲兄弟各在一个阵营,互相拼杀,也不泛其例。
在乐山武斗中,城內造反派组建有-个"敢死队"。顾名思义,是敢打敢冲,很卖命,不怕死。这"敢死队"的队长毛水生同志(已故),成天揹着个大刀,那里有打斗,那里都有他的身影。而他有-个兄弟毛XX,却是保守派里的武斗骨干,也不怕死,成天坚守在武斗前沿。有-段时间,他和他的同伴,坚守在卫校旳前沿阵地。
再说城內造反派中,有-个出名的"神槍手"。外号|"眼屎巴郎"。是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转业军人。
在朝鲜被美国的化学弹把眼晴异坏了,成天眼泪变眼屎,得了个眼屎巴的外号,但他的槍法非常的准。所以乐山武斗期间,参加造反派的武斗队,手里拿着一杆三八步槍,在他坚守的阵地上,成天瞄准着"四军五部"卫校旳前沿阵地,-有机会,只听"呯"的一槍,对方翻身倒地,非死即伤。
有-天,城內造反派"敢死队"队长毛水生的兄弟毛XX,在"四军五部"卫校前沿阵地坚守。他们那里经常被造反派的槍弹击中,平时大家都比较注意隐蔽。中午,"四军五部"的后勤人员送飯到前沿阵地,那天中午可能是改善伙食,毎人发了两个煮鸡蛋,毛家兄弟把鸡蛋敲破,剶了壳壳就往嘴里送。
可能是他没有注意隐蔽,被对方旳"神槍手"瞄上了,只听"呯"旳一声,毛家兄弟头一歪,就没命了,口中的鸡蛋还没吞下,就去见马克思了。-------
当然,杀死他的併不是他的"敢死队"队长老哥。而那个"神槍手"在瞄淮旳时侯,也不知道他所瞄准的,是他们本派"敢死队"队长的老弟。-------



作者: 三国.后羿    时间: 2010-9-6 02:37
我收藏着几本  遇到编辑者  了解此书出版较多内幕 当时五人采编  负责人为后来乐山伞厂XX......
作者: qqhh-2006    时间: 2010-9-7 11:56
转贴
xih    1967年。在大规模群众武斗爆发之前,乐山还发生过一件大事,史称"2.15事件"。并隨之出现"二月镇反"。简要情况是这样的:
1966年冬至1977年春,中国"文革"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形成高潮。一月,上海发生"一月风暴",造反派夺了上海的党政大权,成立了中国当时的笫一个"革命委员会"。隨之影响全国,全国各地均发生夺权活动。乐山亦也开始夺权,致使乐山地,县领导机构,及部门工作完全陷于瘫瘓状态。社会混乱局面加剧。1967年1冃23日,巜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发表。乐山军分区及下属武装部开始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支持左派。开始时,整个四川的军队,基本倾向是支持基本群众基础比较好的群众组织,这些组织又都被对立派称之为"保守派"。如成都军区当时支持的成都"产业军","红卫兵成都部队"。乐山军分区支持的是"四军五部"。
1967年2月14日下午,乐山军分区得知乐山川剧团造反派組织"毛泽东主义造反兵团"私设拘畄所,便派部队前往察看,为保护"拘留人员,将他们带走了。这样,就引起了"乐山红色造反兵团","乐山红工造反兵团"等造反组织的不滿。
1967年2月15日上午,乐山城内11个造反派組织在月咡塘操埸集会,要求军分区支持造反派,各造反派组织头头在会上慷慨激昂演讲。"红工造反兵团"头头余XX发言说,我们去军分区找他们说理,他们不表态支持我们,我们就在那里静座示威。大家-片叫好支持声,隨着打起旗帜,就向军分区进发,开始了围攻乐山军分区的治动,有11个造反派组织参加,最多人数达到四千人,把军分区外面的-条街塞得水泄不通。用高音喇叭反复播他们提出的五点"严正声明",要军分区答复。这就是乐山史称的"2.15事件。
2月17日,成都军区派飞机到乐山城上空散发中央军委颁发的巜关于军以上领导机关"文化大革命"的几项规定,其中指出"各级军事机关一律不允许夺权和冲击”>>。18日下午和晚上,在军队的指导下,另-派群众组织1000多人的队伍前去驱散了静座人员。
1967年2月下旬,乐山军分区,公安处在贯彻<公安六条>中,对造反派组织进行清理,并宣佈<毛泽东主义造反兵团>,<成都工人革命造反兵团乐山分团>,<红工造反兵团>,<红教工>等六个造反派组织为反革命组织,予以取缔。抓捕了一批首要成员。(包括“2。15事件”旳组织,发起者和骨干人员),围攻军分区时的“火线指挥部”五个头头秘密潜往北京“告状”,也从北京被抓回。有些被打成“反革命”被关监。乐山当时被抓捕关监的“反革命”达826人,其中参与围攻军分区的有340人。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二月镇反”的“二月逆流”。
这样,就混淆了敌我矛盾,加剧了两大派群众组织的对立。5月,<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四川问题的决定>即“四川十条”下发后,对在“二月镇反”中被打成反革命的群众和群众組织进行平反,愎复名誉。造反派组织得以恢复和迅速发展壮大,-------
“二月镇反”种下的仇恨,也是后来乐山两派大规模武斗的原因之一。



作者: qqhh-2006    时间: 2010-9-7 15:26转江源教授关于“二月镇反”前后有关回忆

就在“一月风暴”期间,乐山的^造**派基本上已控制了各单位的实权,保守派已处于极不利地位时,乐山街头贴出了以“乐山军分区部分指战员”名义,支持保“1110”守派的大标语。“军队支左支持保守派”的信息在群众中传扬开来,这情况在成都,乃至在全国各地大致相同。于是在成都,发生了^造**派静坐、包围成都军区,在乐山,^造**派静坐、包围乐山军分区的事件。我没有去过乐山军分区所在的那个街区,只听说静坐、包围的群众组织红旗如林,人山人海,口号声震天。使军分区的人无法进出。这局面持续了几天几夜。2月17日,中央军委派飞机在成都军区门口上空,在乐山军分区门口上空,散发要求群众组织撤离,不准冲击军事机关的信件,这就是“2·17”信件,据说是叶帅签发的。静坐、包围的人没有理睬。2月18日,形势发生突转。那日上午我在上班,九时左右,有几个住在饭店附近的人进店来对我们说,在军分区门口,有^造**派的人搭着木梯,要去摘军分区大门上方正在反复播放“2·17”信件的喇叭,一队解放军端着冲锋枪从军分区内向静坐的^造**派队伍冲来,人群顿时大乱,像乌合之众经不起打击,立即四散奔逃,连旗帜、横幅也不顾了,当场就抓了好些人。那天下午下班后,我去军分区门口观看,门口已十分冷清,遍地是狼藉的鞋子、标语牌、横幅和垫坐过的报纸。军分区大门两侧被^造**派贴的一副大字对联尚未清除。那对联是:“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诗句)

大约两天后,军分区的宣传车上了街,大喇叭反复播放一个通告,宣布乐山一个大型工厂的工人^造**组织为“右派组织”,予以取缔。第二日,又宣布文艺界的一个^造**组织为“反动组织”,予以取缔。第三日,再宣布以小学校“三、四类”人员为主的^造**组织为“反革命组织”,予以取缔。这三个组织自然立即土崩瓦解,其余未被宣布取缔的^造**组织也惶恐不安,纷纷偃旗息鼓。街上到处贴了退出××^造**组织的声明,而各单位一度几乎销声匿迹的保守组织则重新亮出了旗帜,且人员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大量抓人的事开始了。出面抓人的不是军分区,也不是公安局,是一些群众组织(多为保守派),抓人的口实是:“抓围攻军分区的现行反革命分子”。那几日,我看见一批又一批的人被抓走,说是先抓到陕西街37号接待站审查,再作处理。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二月镇反”。

抓人的事不但没停止迹象,相反在日益攀升。我听说,乐山各^造**组织的头头、骨干大都被抓了,甚至一般成员也有被抓的。这其中,有不少是根本没去参与过围攻军分区的。我感到我存在潜在的威胁,我可能也会被抓。

3月12日我该上下午的班,上午10时不到,小杨急匆匆来到我寝室告诉我,她在去上班的路上听人说,商店的女杨××几个人已串通好一个保守派组织,一会儿就要来抓我,她叫我快跑。我说我能跑到哪里去?是祸躲不脱,就等她们来抓吧。我要小杨下班后来这里看看,如果我没上班就说明我出事了。

小杨走了一会儿,楼下有人叫我。我临窗一望,楼下一队人打着旗帜,却是我不认识的人。他们要我下楼去说话。我下楼来到他们跟前,他们要我跟他们走。我问去哪儿,他们说去陕西街37号接待站。我说那里关的是围攻军分区的人,我没去围攻过军分区。他们说没围攻过审查清楚了就会放你。我叫他们等一等,让我把寝室钥匙交给店上的人。我把钥匙交给一个信得过的人,让他把钥匙交给小杨或刘××,如果我一两日没回来,就给我送被盖来。

来到37号接待站,这个队伍的一个人对门口值班的说,“我们抓了一个围攻军分区的反革命”。我说我没围攻过军分区,值班的还是要我进到门里,那队人便打着旗子走了。登记,发号牌,然后把我带到一个大屋里。这儿是一个大院子,有几排大房子此前作过红卫兵接待站。我看院子各房间,地坝上,走道上到处是人,起码有两三百。我进入的这个大房间临窗和靠里墙,铺了两排稻草,是地铺。有不少人坐在草席或被单铺的铺位上。我被指定在一个铺位前,说这是我的铺位,只有稻草,其他什么也没有。我铺位旁边,一个青年坐在铺被单的铺位上,拥被而坐。他问我哪里来的?姓名?为什么来?我说了。我又问他,他说他是川剧团的,叫阳××,文艺界^造**组织的一般成员,没有围攻过军分区,只因父亲被镇压,教小学的母亲被打成“四类”,所以被抓来了。(此人后来成了川剧团的台柱子,演过几个样板戏的一号主角。)他说这里不自带被盖、被单来的人,就只能睡稻草。我说我城里没有家人,不知有没有人会给我送被盖来。他说如没人送来,晚上就跟他挤着睡。

37号站对抓进来的人,只要你不出大门,不限制行动自由。我到院坝里走了一圈,看见了一些认识的人。他们告诉我,这里开两餐,两餐都是稀饭,不限量。说每天有新送来的人,也有送走的人。送走的人是“升级”,送到桂花楼正式看守所。说“升级”的都在下午午饭后进行,午饭后公安局来人没叫你的号,这天就平安过去了。当天下午和次日下午,我果然看见了都有人“升级”。第三日下午午饭后,公安局又来人了,大家都静等着听叫号。我的号被叫上了,问我带没带被盖衣服之类,我说没有,便叫我到一个空房间。有被盖衣服的叫打成背包带过去。一个公安局的人对一个被叫号的人宣读拘捕令。对我宣读拘捕令的是1958年处理过我“通信事件”的吴××。签完字,就将我们五花大绑起来,有背包的人将背包拴在绑着他的背绳上,由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将我们押到桂花楼看守所。

在桂花楼看守所,叫我们先坐在靠墙的地上,公安局的人与看守所的人办移交手续。移交过程很慢,我只觉双臂双手被绳子勒得死紧,痛得已几乎麻木。他们好容易办完移交手续才给我们松绑,松绑后的双手几乎抬不起来,只见自己双手腕处有深深的凹痕。接着是搜身,身上的所有东西都收尽无遗,连裤带、鞋带都一一抽光,我们只能提着裤子走路了。然后把我们分别带入各牢房。我记数了一下,从看守所大门到牢房门,大约要经过七道门。我注意到看守所四周的高围墙都安装着电网,能俯瞰牢房全景的高高瞭望塔上有士兵把岗,架着机枪。

我坐的这间牢房十几平方米,铺位是一个舞台式的木炕,黄油漆漆过。铺位与铁窗有1米左右距离,靠墙处搁一只尿桶。我住进时牢房里已有十七、八个人,分成两排,脚顶脚睡在木炕上。带了被子的人可睡自己的被子,没带的牢房里原有几床牢被,就只能身体直接接触木炕,两人合盖一床牢被。后来又住进了人,最多时住了25人,挤着睡连翻身都困难。有狱友统计过,整个桂花楼看守所关人最多时,每间牢房都塞满了人,大约共40间牢房,关了不下800人。听说别的地方还设了临时监狱。我们这间牢房关的二十余人,全是三十岁以下的“文革犯”,有工人、学生、职员、演员、教师。没有一个当官的。

每天清晨,以两间牢房为一组放人出去洗漱和上厕所,时间不超过10分钟,这是一天唯一一次“放风”时间。一日两餐,每餐每人定量4两粮(实际不足4两)。每顿饭吃后不久就觉又饿了,饥饿是对坐牢的人一种折磨。傍晚是倒尿桶的时间,这时尿桶里早已盛满了尿,还溢了不少在地上,牢房里始终弥满尿臊味。为了争取出牢房“放风”机会,有两个办法:或是争着去倒尿桶(两人合提),或是向管理员举手报告,要求出去写揭发检查材料。

3月19日清晨,我被从牢房叫出,到了进看守所时办移交手续的地方,见那里已被叫出了许多人犯。先让我们拍单人照片,然后是吃饭。我们吃的是往常一样的牢饭,有一个人犯吃的是回锅肉,还有酒。吃完饭,便由两名武警对付一名人犯,对每名人犯踢一脚,叫叉开腿,往背上套绳子,五花大绑,比几天前的绑更紧。绑住后武警还要背身背看人犯,双手握着两股绳头,把人犯的双脚往地上狠拽,使被反绑的双手抬得更高。这就叫绑“粽子”。绑完毕,给我们每人胸前挂的都是“反革命分子×××”的牌子。那个有酒肉吃的人犯挂的是“强奸杀人犯”牌子,背上还插了木片标子。

我们被带出看守所,由警车开道,荷枪的武警押阵,押到西门口。远远就见那里的古城墙边站满了人,临靠古城墙的一处大豁口,搭起了一座高高的、长长的台子。临近豁口才见枯水期干涸的开阔河滩上,黑压压坐满了人,许多旗帜在人头上挥舞。喇叭里播放着“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之类语录歌。我们被押到台子前边一字排开站着,我左右一瞅,数不清到底站了多少人犯。听到台下一浪接一浪呼喊“万岁”、“打倒”排山倒海的口号声。台子离河滩有很高距离,这天是晴天,春光明媚,我穿着棉衣仍觉冷,许是身体太虚弱之故。台下密密麻麻的人头像晾晒在河滩上的一坝子煤球。突然我的头被按了一下,是身后的武警叫低头,不许张望。

“公判、公捕大会开始”。先是一个什么政委讲话,接着是宣读强奸杀人犯的罪行,原来是一个26岁的林场工人,因恋爱不成,先强奸后杀死了一名林场女工。对他的宣判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然后就把这人推出我们所站行列,推下台子,一会儿警车鸣哨,听到警车呼啸而去的声音。“下面宣布对×××等36名破坏文化大革命的反革命分子实行公捕的决定”。原来今天来陪杀场的有36名“文革犯”。公捕宣读的我的“罪行”是这样的(据随后张贴的有人头照的布告所载):“江源,男,现年27岁,城区嘉乐饭店工人。地主家庭出身,其父被我镇压,对党和政府怀有杀父之仇。思想一贯反动,长期书写反动日记、诗词,恶毒攻击三面红旗。文化大革命中,借‘^造**’之机,组织‘星火燎原’战斗队,自封为队长,夺了城区八个商店的权,对广大革命群众大打出手,进行阶级报复。予以逮捕。”

1951年,在大张旗鼓开展“镇反”运动期间,西门口大渡河边的这片河滩地,曾多次用作刑场。其中处决人犯最多的有两次,一次是同时处决27人,一次是同时处决23人。这些人犯是直接从牢里提出(不经审判),武装押至河滩上。除通向河滩的城门洞口有士兵警戒外,城门两侧的城墙垛口一带并不禁止人们观看行刑。只见待处决的人犯一字排开跪在河滩上,面向大渡河,行刑者在人犯背后一步开外,哨音一响,先听见一阵排枪齐旋,众人犯像倒柴棒似的纷纷扑倒。少顷,行刑者对扑倒的人犯逐一验看,见有尚未断气的,便用手枪“补火”。这惊心动魄的场面,我其时因休学回乡虽未亲睹,但在1952年春我复学后,多次听曾亲睹过该场面的同学绘声绘色讲述过。16年后的1967年3月19日,当我被捆绑听候宣布“公捕”的那个瞬间,我突然想起那两次让乐山人民印象深刻的行刑场景。我恍忽感觉当时对我们36名“文革犯”不是“公捕”,而是“斩立决”,人山人海的看热闹者是否也准备把这个场景津津乐道多年呢?

我们被押回看守所后,又叫蹲在墙边迟迟不来松绑。我感觉双臂痛得快断了。松绑后回到牢房,双手几天都是麻木的。我想起了手铐,我估计戴手铐一定比被捆绑好受些。手铐的发明,毕竟是监狱文明的一种进步。

数日后我才得到提审机会。我对审讯人员申诉了对我所列“罪行”的不实之处,利用写检查材料的机会写了给刘××、小杨的字条,请他们给我带被盖、换洗衣服、洗脸帕、牙膏牙刷来。我不知他们为什么久久不给我送这些狱中用品的原因,这张字条也有试一试他们对我态度的用意。第二天,我利用早晨放风洗脸(我一直用手捧着凉水洗脸),请监视我们洗脸的看守所所长(根据我们的观察,他不凶狠训斥人犯,态度和气,感觉他是个慈心肠人),托他把字条带给小杨(小杨工作店离看守所近)。他收了我的字条。两天后,我要的东西都带来了,其中还有一张印了日历的女式小手巾。

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我被抓到37号接待站的次日,小杨和刘××也同时被抓了。他俩被抓的情景比我更惨烈,二人先是被骗到设在川剧团的批斗会场,马上将他俩五花大绑,推上戏台,由人在身后抓着头发,扳起头,弯腰,坐“喷气式”。批斗约一小时后,将他俩押送到设在婺嫣街的另一个接待站。他俩被关了十天才放出来。
“公捕”会开过,接连几天,看守所的喇叭反复播送我们被公捕的36人的“罪行”,有时也播送省内一些城市,全国一些城市镇压“文革犯”的消息。整个3月份,看守所里都弥满着“红色恐怖”的气氛。

4月1日,喇叭里播送了《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正确对待革命小将》。同牢的一位学生听后就有些兴奋起来,他说,“要允许小将们犯错误”,这不是说我们只是犯了错误,而且是可以允许的错误,构不成“反革命”了吗?几个学生便凑在一起低声讨论起这个问题来。巡视的狱警在铁窗外吼道:“不许说话!各人坐回各自的铺位。”他们只好散开,因为狱规是不许大声说话的,更不许串通案情。我们曾见过两次,狱警把牢里的人拖出去打,说是犯了狱规。

大概是4月3日这天,我们看见对面楼上一个牢里,狱方领出了一个学生模样的人,他背着一个红卫兵军包,包上挂着搪瓷口盅,还有洗脸帕,走下楼去。我们牢里一个学生说,那是首都红卫兵驻乐联络站的,肯定是放他了。第二天,那楼上牢里又放了几个学生模样的人。我们牢里几个学生又抑制不住兴奋了,说,快把牢底坐穿了,迟早也会放我们。但我们多数坐牢者并不觉得兴奋,因为我们不是学生,也不是“小将”。没过两天,我们牢里也有一个学生被通知带着自己的衣物出去。他下炕时,对大家挥挥手示别,没有说“再见”。又不几日,我们牢里的学生全放完了。再过几天,有几个年轻工人被放了。一些狱友开始计算自己放出的日期,一些觉得自己短期内不会被放的人,向他认为可能会很快放出的人托话,要他出狱后去什么地方找谁,说什么话。我估计自己可能被放,也可能不被放,因为我的问题有“特殊性”。但我还是对进牢后一直与我傍睡的一位耕读小学教师说,你出狱后,就去××店找小杨,说我在狱里没生病,情绪也好,至于放不放我,要她作好两种准备。耕小教师问我:她是你爱人吗?我本想说是,又怕惹出麻烦,只好说,她是我同一战线的战友。牢里放走了一半人时,牢被空出来了,大家就用牢被垫着睡,不用睡硬板“床”了。但当牢里只剩下5人时,我们又被叫搬到隔壁一间牢去,另几间牢的剩余坐牢者也被叫搬到那里,说是“合监”。这样这间牢又成了20人合坐的拥挤牢房。不过这也让我看到没放的人还不少,减轻了先前只有5个人还呆在牢里的寂寞感。

我是5月3日被放出的。不久后在月儿塘地区公安处门外碰见一位在公安处工作的熟人,他告诉我,本来4月份就要放我的,但是县公安局的吴××反对,所以拖到5月3日才放。对于这个吴××,顺便再说几句:文革后期,有一晚我在街上碰见他,他陪我走了一段路,询问我的工作生活情况后说,在单位里要与同事处好关系,为人要正派,不要整人。我不知他为何出此言,我有整人的权力吗?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又有一次在街上碰到他,我问他还在公安局吗?他说,退休了,问我评上高级职称了吗?我说副高早评上了。他说申报正高了吗?我说我外语不行,不申报正高。他又说,易××前不久回来了,你知道吗?易××是我高中最好的朋友之一,考上了清华,是中央水电部高工。我早知吴是易的姨表兄,但吴从未向我说起过他与易的这层关系,这次也没提这关系,不知他为何这次碰面突然说起易来。

我出狱后即去找小杨,因为我寝室的钥匙在她那里。当时大约午后四时,小杨正在上班,她叫我去理发,再去澡堂洗个澡,晚上就在她这店上吃饭。那晚吃饭,小杨买了两个好菜。吃着白酥酥的米饭和香喷喷的肉菜,又感受到小杨的温情,这一切都久违了,我感觉从地狱又回到了天堂。

第二天,我买了一瓶茅台酒(当时售价为4.5元),我、刘××、小杨、小梁,此外还有两人,大家举杯庆贺我重狱自由。席间,他们告诉乐山近一段时间的文革形势。根据他们的介绍,我翻阅的一些资料,以及出狱后的见闻,当时乐山的形势是这样的:

“二月镇反”开展后,乐山的^造**派,除了几所中学的红卫兵旗帜未倒外,各单位大大小小的^造**派组织全都偃旗息鼓,保守派组织趁势扩充人马,成为乐山群众组织的主宰。但自4月份被关押的“文革犯”陆续被释放后,进过监狱和没进过监狱的^造**派头头们又重新活跃起来,积蓄力量,准备东山再起,有的已重新亮出了旗帜。不过此时能公开与保守派叫板的仍只有中学红卫兵。人民解放军驻乐7792、7794部队以部份指战员名义,在街上贴出了支持红卫兵革命小将的革命^造**行动的大标语,使中学红卫兵和其他^造**组织大受鼓舞。4月28日,一批中学红卫兵冲进县人委大院,意图砸那里的保守派组织,双方发生冲突。保守派组织关上县人委大门,不让^造**派进来增援,冲入大院的红卫兵人数处于劣势被围住殴打,一名廖姓同学的手指被用手钳夹断。此后连续数日,保守派用汽车调集城郊几个乡农民,手持扁担,先后抄砸了一中、二中、三中、乐师等几个中学的红卫兵组织。就在保守派试图将有重新崛起趋势的^造**派压下去之时,北京方面不断传来对^造**派有利的消息。中央解决四川问题的十条意见(当时称为《红十条》)公布后,因为这个“红十条”点了成都产业军的名,说是保守组织,而乐山的保守派组织是和成都产业军持同一观点的,这就等于公开向人们宣布,乐山的保守组织得不到中央支持,使保守派十分恼怒,他们迅速改建了组织,成立了“四军五部”。而^造**派方面则如获上方宝剑,所有倒旗的组织几乎全部重新亮旗,并结成了协同战斗、互相支援的统一战线红色^造**者兵团。这样,两派组织壁垒分明,阵线清楚。^造**派一方把对方称为“妖妖妖洞”(因该派最初以“11·10”冠名,取其谐音),简称妖派;保守派一方则把^造**派称为“撬杆(方言:小偷)兵团”(谐音“^造**兵团”),简称撬派。保守派一方为脱掉自己头上“保守”的帽子,表示自己是批“走资派”的,先是印制、散发了一份“看宁××(乐山地委一把手)勾结红色^造**兵团中少数人干了些什么——宁××七十六天纪事”的宣传材料,接着又召开了由公安局出面保卫现场的对宁××的批斗大会。乐山一把手宁××的被批斗,保守派是在^造**派之前,^造**派是在后来控制了局势后才召开了批宁大会的。应该承认,^造**派批宁的确比保守派批宁火力更猛,动作更大。宁××是在受到两派都要以他作牺牲品的情况下,感到前途无望才自杀的。

“四川十条”为乐山^造**派撑了腰,壮了胆,便对城内的各保守组织展开强大冲击;保守派在城内立不住脚,在统一部署下转移到农村,向农民宣传乐山城内“走资派复了辟”,“牛鬼蛇神翻了天”,从四乡八村,包括邻县的农村调集了数万人,准备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城内的^造**派则枕戈待旦,准备应对紧急情况。作者: 高岩山下    时间: 2010-9-8 00:38
我收藏着几本  遇到编辑者  了解此书出版较多内幕 当时五人采编  负责人为后来乐山伞厂XX......三国.后羿 发表于 2010-9-6 02:37




    把你的收藏的卖一本给我嘛!
作者: 高岩山下    时间: 2010-9-8 00:50要记住这段历史
作者: 三国.后羿    时间: 2010-9-8 02:59可以  最高成交价2w  最低价无地图少六页无封底售了1200元 我基本全品 你开价 合适就可 电联 13118383228三国后羿  致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0: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xih

各位喜欢收藏,研究乐山"文革"历史的网友:
我最近又在乐山市面上发现了两种乐山文革"武斗"时期的原版历史资料。
现给大家作一介绍:
第-本,货真价实的<六月天兵征腐恶>(初稿本)。铅印。共51頁。仅封2有一幅图。题为"乐山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大事记仍从四月二十八日开始。至六月二十五日便结束。比正版发行的少记了六天。但后面附有-分正稿没有的珍贵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7861部队支左办公室的编印的<六月五日至七月五日"五部四军"活动大事记>。"四川乐山红色造反兵团編印"。-九六七年八月。
此初稿本印量很少,据说总共只印了几百本,经过几十年的流水岁月,现在乐山已是凤毛麟角,很难收求。
笫二本,<六月壮歌>附题:记"六.五"大血战中的红工造反野战军战士。四川乐山红工造反野战军宣传部"红工战报"编。一九六七年七月出版。
此书共31頁,有图25幅。主要记述红工造反军在"六.五大战"中战死的红工战士雷云华,牟开权,虞吉仁的事迹。此书印数也不多,现在市面上几乎见不到了。
下面转其"序"。大家可以一见"文革"话语。

战火纷飞,硝烟滾滾,乐山城在沸腾,在怒吼,在激战,在流血-------
我們不能忘记:二月黑风,三月恶浪。多少同志被捆绑抓捕,多少战友被带上鐐銬,投进牢房。
我們不能忘记:乐山的三月笼罩着白色恐怖,我们瞭望着北方。啊,毛主席呀毛主席,造反派战士怀念你!造反派战士盼望见到北京的阳光!
我們不能忘记:在那艰难困苦的日孑里,是党中央毛主席给我們撑腰,有中央文革的支持,<四川十条>象-声霹雳划破西南上空,驱散了巴山蜀水的妖雾!
我們更不能忘记:在与刘邓路线大厮杀,不怕牺牲,勇敢战斗,粉碎了五月反革命暴乱!用鮮血和生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鲜血,浸透了嘉州山麓,鮮血,染红了三江河畔,鮮血,鲜血,犹如战斗的进军号,喚起了乐山的革命人民,战斗,战斗!!日日夜夜,夜夜日日--------
槍林弹雨中倒下了多少个英雄战士,血泊中又屹立着多少光辉旳形象!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为了保卫毛主席,保卫毛泽东思想,用鲜血和生命,又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诗章!
啊!亲爱的战友,不杇的英雄!屠刀岂能威逼你低下革命的头!罪恶的阴谋岂能沾污你光辉的生命!子弹岂能打穿你坚定的信仰!哼!"上战埸,槍-响,老子下定决心,今天就死在战埸上。"多么坚决,多么激昻!
战斗,驱走了阴霾,鲜血,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战!战!战!直到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在乐山的上空高高飘扬!
战士不死,日月不已!

1967年7月9日

(典型的文革语言,奇文供欣赏)
作者: 高岩山下    时间: 2010-9-8 12:38
我收藏着几本  遇到编辑者  了解此书出版较多内幕 当时五人采编  负责人为后来乐山伞厂XX......
三国.后羿 发表于 2010-9-6 02:37



    2w买几本呢?
你有乐山武斗期间出版的<火线战报>吗?如果1__33期齐全,我出价五万元。
我非常喜收乐山地方的文革资料,特别是文革武斗资料。
武斗期间出的<火线战报>是我最刻意的追求!
拜托啦!
作者: 高岩山下    时间: 2010-9-9 08:44
在乐山文革"武斗"史料中,还有一分非常珍贵的乐山文革"武斗"小报<火线战报>。
这是-分乐山武斗期间成内派(造反派)"火线指挥部"编辑发行的武斗小报。从造反派在东风旅
舘设立"北线指挥部"那天开始发行,仅历时一个多月时间,出版发行共计33期。最后-期在67
年7月22日发行后就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停止。
<火线战报>当时僅限于在城内造反派中发行。(那时他們被保守派围困在乐山城中)。发行数
量很少,加上报纸不易保管,所以在目前乐山文革文物收藏者中,还没有-人收藏有完整齐全的。
据说乐山市图书舘也没有收全。所以<火线战报>目前被收藏界人士视为比<六月天兵征腐恶>
还要珍贵的乐山文革"武斗"史料。
作者: 子住长江头    时间: 2010-9-9 23:34
那时我好像小学2年级还是3年级,记得好像是以高北门为界开打,城外的是1110,城内的是516,印象还深的是,打完后在公园儿外现在的三江女神栽花的地方立了一个石碑,碑阳面向府河,上书某某某纪念碑,好像死了72个人,没多久碑又铲了,建了一个八角亭,每到晚上阴森森的,没一个小娃儿敢到那个地方耍
作者: 子住长江头    时间: 2010-9-9 23:45
还有个歌是这样的:
说打就打,嘿,说干就干
练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加重语气)
不打到1110(幺幺幺洞)不是好汉
打他个样儿给他看一看
作者: 子住长江头    时间: 2010-9-10 00:24
说到武斗,又想起一件事。前段时间到婺嫣街找旧书,给老板聊起乐山历史,老板说:市志办编了一本“乐山市志”尽是些啥子那改领导待那儿接视察,那改领导又待乐山来视察,乐山人记得清楚的粮食关、武斗一笔带过,推球不动,给他退回接了。我给老板打趣:你给市志办建议,干脆喊他们编一本乐山和谐志嘛
作者: 京都游龙    时间: 2010-9-10 09:41
悲哀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0: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qqhh-2006    时间: 2010-9-15 17:17
转  杂坛父子兵  的贴

“乐山的武斗最初是以石头、木棒作武器的原始厮杀,后来是以钢钎、大刀作武器的冷兵器厮杀。不过还要升级。
    6月5日凌晨3时半,我在睡梦中被“轰隆隆”的爆炸声惊醒,接着听到“哒哒哒”的枪声。这声音分明在我住处不远。乐山城内的人都被这爆炸声、枪声惊醒。我站在窗前俯视大街,只见许多持钢钎、大刀、木棒的人簇拥着旗帜往我住处后的草堂寺方向奔去,奔去的人中也有穿白色公安服的人。接着又响起爆炸声和密集枪声。这一夜的格斗、厮杀我未去亲睹,但一夜无眠,乐山城内的许多人也一夜无眠。次日凌晨,听到造反派的喇叭在呼喊:“城内的转业军人、复员军人,迅速到县人委操场集合,然后到武装部、枪械所领取枪支,投入保卫乐山的战斗。”但很快听说,在这两处都没能拿到枪械。又听说昨夜的爆炸是保守派用炸药炸开草堂民中的围墙,用子弹攻击驻在那里的红卫兵,逼得许多红卫兵跳岩,有多人受伤,被枪弹打死的有雷云华、虞吉仁、牟开全三人。这一天,被困在城内的人都提心吊胆,害怕对方冲进城内用枪乱射,子弹可是没长眼睛的。
    中午时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出了一则消息,“6月5日凌晨3点30分,在祖国的大西南乐山城,发生了严重政治事件”,“动用了枪支,造成了人员伤亡”。同时还播送了专门针对乐山武斗的“七条通告”。如果说,乐山武斗不是全国最早的,那么,武斗中动用枪支则是全国最早的。乐山打响了文革中全国武斗的第一枪。”
  
  过去的事情,很多年轻人已不知道或仅知道些皮毛。请到下去的链接中查看一位老人真实的回忆,让我们都成为历史的记录者吧。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753441.shtml
作者: 院长    时间: 2010-9-17 09:58
曾经有人讲过,中国的"文革",世界的"二战",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
往事不堪回首也要回首,要把真实的历史 ...
高岩山下 发表于 2010-9-11 07:17



   是的
作者: 高岩山下    时间: 2010-9-21 09:46
请问谁有"火线战报"?_____乐山文革武斗期间由造反派"火线指挥部"发行的文革小报,发行时间1967年5月下旬__7月22日。仅出33期。是研究地方文革历史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本人意欲收藏。
作者: 东海堂    时间: 2010-9-26 12:16
这个坛子头怎么没见有关乐山武斗的回忆文章呢?
作者: 高岩山下    时间: 2010-10-1 20:55
建国六十一周年,祝参加过乐山武斗幸存的两派老人們节日快乐,晚年安康!

http://www.mala.cn/forum.php?mod ... ble&tid=19497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1 01:08 , Processed in 0.0255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