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82|回复: 0

石河子"一·二六"事件不是《亮剑》40章的原型

[复制链接]

0

主题

28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发表于 2009-11-1 13: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余习广博客,地址:
http://blog.163.com/baby_captive/blog/static/3540222020097594239249/

新疆石河子“一·二六”事件不是小说《亮剑》第四十章的原型
 
1967年1月26日,发生了新疆石河子“一·二六”事件。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教授朱培民曾在凤凰网发表文章对"文革"期间发生的这一事件作了深入描述。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教授朱培民在凤凰网发表的新疆石河子“一·二六”血案

石河子“一·二六”事件本和《亮剑》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有人在寻找小说《亮剑》第四十章的原型时,用虚拟的小说故事情节和歪曲的历史事实硬将两者强拉在一起。

当前网上流传的说法认为,小说《亮剑》第四十章,即导致李云龙自杀的一章,其原型可能就是石河子“一·二六”事件。这个推断是错误的。

这要从电视剧《亮剑》的原著,小说《亮剑》在网上的转载说起。

大家熟悉的电视剧《亮剑》公演于2005年9月,而早在2000年1月,其原著,小说《亮剑》就已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小说《亮剑》共44章,电视剧《亮剑》改编自前15章。

2000年4月24日,网名为duanjian(风云)的有心人在水木清华论坛上发帖,宣称将以每天一章的速度转载小说《亮剑》。在评价这篇小说时,duanjian认为书中"很多情节都是从其它一些书中演绎来的,某些人物都可找到原型。"同时认为作者"对某些事件的描写显的过于主观,理想化了,看上去有点象演义。而对某些历史事实表达的也不准确。"因此,"就我所知做了一些补充说明。"
duanjian水木清华论坛的连载《亮剑》预告

duanjian在逐章转载小说《亮剑》时,细心地对男主角李云龙所指挥的一些战役,都从历史上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所经历的战争实例中,找到了所谓的原型,并以补充说明的方式,列在本章的最后。
唯独第四十章,即导致李云龙自杀的一章,描写了"文革"期间,李云龙下令部队,对成功偷袭并强占了泰山师师部大院的地方群众组织开火。duanjian在补充中写道:"本章所写的事件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原型,在"文革"中比较有影响的军队和造反派冲突主要有新疆石河子、四川成都和青海西宁。"
随后duanjian用每段八、九百字的篇幅,对上述三个事件作了简要描述。第一个写到的就是石河子“一·二六”事件,但篇幅最小,不到四百字,说明duanjian手边缺少相关资料。

必须指出的是,duanjian使用了最少的篇幅,来描写1月26日新疆石河子市发生的流血事件,使用的文字来源,却是丁盛上报给中央文革,用来欺骗中央领导的文稿(参见王岗龙《历史的震颤》,《新编新疆文史资料第二集》第113页,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2005年5月),严重地歪曲了历史事实。

duanjian的转载帖子一经贴出,便有不少网站转载。电视剧《亮剑》播出后,转载的网站顿时倍增。
各网站在转载duanjian的帖子时,都是从连载《亮剑》预告帖的下一帖,即《亮剑》第一章开始转载的,署名作者是都梁,内容是照抄照搬,没有对所补充的内容之来源和作者给予说明。致使读者错误地认为补充内容是作者都梁自己加上的。既然都梁自己都说石河子“一·二六”事件是《亮剑》第四十章的原型,那就是喽。

否也。

试想,这段话如果真是都梁自己说的,那也是告诉读者,第四十章没有原型,情节是虚构的。
而duanjian写出这段话的真实意思是:反正我是找不到第四十章的原型,给出三个沾点边的,到底是拼凑的还是虚构的,你们自己判断吧。

duanjian在水木清华论坛上转贴的亮剑(第四十章)

为什么说石河子“一·二六”事件不是小说《亮剑》第四十章的原型呢?我们从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教授朱培民在凤凰网发表的新疆石河子“一·二六”事件duanjian水木清华论坛上转载都梁的亮剑(第四十章)对现场的描述,来看看两者的不同点:

我们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引导符来区分石河子“一·二六”事件和小说《亮剑》第四十章的内容分析,如:
[blockquote]
【126】石河子“一·二六”事件
【L40】小说《亮剑》第四十章
[/blockquote]
1、历史背景不同:
[blockquote]
【126】文革的夺权阶段
【L40】文革的武斗阶段
[/blockquote]
2、时间不同:
[blockquote]
【126】1967年1月
【L40】可查到,马天生拿出的那份载有《“文攻武卫”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口号》的《解放日报》,出版于1967年7月23日。地方群众组织强占泰山师师部大院,发生在这篇社论发表之后。应该是有名的"七、八、九,三个月"期间。
[/blockquote]
3、对峙状态不同:
[blockquote]
【126】值班部队被围在院内,群众组织在院外
【L40】李云龙的部队在院外,群众组织被围在院内
[/blockquote]
4、围城目的不同:
[blockquote]
【126】群众组织包围值班部队于农八师大院,是要逼值班部队交出,在大院东南角外首先开枪打死13岁学生王万东的凶手,后躲入大院内的基建处九连指导员高XX(这一点是关键,朱教授在文章中没有交代清楚)
【L40】李云龙的军部警卫营和红军团包围占据泰山师师部大院的地方群众组织,是要追回被群众组织夺去的武器弹药,机要文件,电台的密码,师防区永久工事分布图,兵力和兵器的编制表,以及大院阵地
[/blockquote]
5、武装水平不同:
[blockquote]
【126】单方,群众组织无武装(在毛纺厂和工四团被夺的枪,只是作为物证被上缴给军区,这在当前只需要一部拍照手机就能完成)
【L40】双方,地方群众组织拥有从单兵武器到坦克榴弹炮的重武器
[/blockquote]
6、交火状况不同:
[blockquote]
【126】单方开火
【L40】双方交火
[/blockquote]
7、开火先后不同:
[blockquote]
【126】值班部队先开火
【L40】群众组织先开火
[/blockquote]
8、部队致伤原因不同:
[blockquote]
【126】自伤(值班部队)
【L40】他伤(群众)
[/blockquote]
9、出场角色不同:
[blockquote]
【126】准军事部队
【L40】正规部队
[/blockquote]
10、冲突结果不同
[blockquote]
【126】值班部队火力撤离
【L40】李云龙的军部警卫营和红军团火力攻入,大获全胜
[/blockquote]
石河子“一·二六”事件既然能被某些人指认为小说《亮剑》第四十章的原型,毕竟还有它可供捕风捉影之处,这"风"和"影"又在哪里呢?
1、背景:都发生在文革期间
2、地点:都发生在师部大院
3、阵仗:都有围和被围
4、交火:夺取武器当时都未发生交火
5、开火:在现场以外都能听到枪弹声大作
6、伤亡:现场和医院都有尸体和伤员
7、施救:部队都没有对受伤群众施救(这也是都梁遭到非议的原因之一,朱教授的文章也未涉及这一点)
 
显然,两者的不同点,远大于所谓的"风"和"影",这就是为什么duanjian会说他没有找到原型的原因,即便duanjian手中拿着事实已经被严重歪曲(特别是"单方开火"变成了"双方交火")的,丁盛上报给中央文革用来欺骗中央领导的文稿。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石河子“一·二六”事件不是小说《亮剑》第四十章的原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31 10:11 , Processed in 0.019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