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32|回复: 1

林鸥(杜鹃):《革命造反年代》读后感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5-4-19 07: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部文革史 几把荒唐泪
李逊先生的《革命造反年代》第一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上海文革的《清明上河图》。
以往看那些有关文革的书和文章,不停被作者们抹不去的情感和忍不住套上的概念所打断。我想想还是那句话:什么阶级说什么话!于是文革的史实和史论总被好几个阶级的人或左或右地诠释,令人不能卒读!
《革命造反年代》却让我不能释手,也改变了我对口述史料真实程度和利用价值的一个错误观念。在有关档案无法公开的状况下,口述史料很大程度上为史家必用的依据,这是史料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必经过程。李逊先生所拥有的大量当事人口述史料,在当时文献的互证下就成为信史,就使相关的人和事让我有如闻声咳的感觉,好象四十年前的情景,又在身边发生。
《革命造反年代》与以前一些书不同之处还在于:无主观描述。不同立场的当事人在文革中和文革后都有不同的回忆和感触,在这本书中都有呈现,而也正是李逊先生的无主观描述,让我看到那些当事人的真实形象和心路历程。
正是在《革命造反年代》里没有了以前褒贬分明的脸谱,我看到了就在身边的活生生的红卫兵、活生生的工人造反派、活生生的“笔杆子”、活生生的老干部、活生生的“陈、曹、张、姚”,这真是一本饶有趣味的《文革史记》。
说是无主观描述,但李逊先生的有主观评论还是有太史公曰的风范,全书四十章之章末的小结都是李逊先生的史评,表达了一个史家对一段史实的一种态度。
在《革命造反年代》的开场白中,还表述了李逊先生的一项研究成果——中国人的政治名份及其行为。我认为李逊先生不用传统阶级分析方法,而从政治名份角度探索文革前后的中国人行为,也是别开生面的研究,值得同行深思。我想,相同阶级内的矛盾以政治名份来解释会更合逻辑一些,这也是研究人民内部矛盾、社会矛盾以及敌对方内部矛盾时都会遇到的一个理论问题。
当然,在读到《革命造反年代》书中告诉我的大量统计数据时,我也发现一个在读其他人书时同样困惑的问题:这些不同时期由不同立场的人编写的统计数据可靠吗?怎么把这些统计数据真实还原呢?因为不同数据会得出不同结论,而编写统计数据的立场又会误导研究者。所以在我明白历史研究者遇到这种无奈状况的同时,也确实使我这个读者感到痛苦和困惑!
读完李逊先生的《革命造反年代》,会有重返那个年代的感觉,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不少人都高呼不要重演文革,也有人对文革十分留恋,更有人对文革又恨又爱,而李逊先生的政治名份分析正可以预言还会不会有文革式的大戏上演!
文革是一个奇妙的魔境大舞台,不少人都要上台演戏,或被逼着上台去走一回,事后都含泪而下,都上演了一段各自的人生悲剧。一介草民如此,毛泽东又何尝不是如此?革命的代价和革命的命运真是撞进历史的魔境了吗?
《革命造反年代》讲述了一个革命年代,也是一个动乱年代,重看那个年代,也是个催人落泪的年代!读着《革命造反年代》,看到了当事人那时的落泪,使我也想到《红楼梦》里那由盛而衰的几把辛酸泪,不过我看到《革命造反年代》中的是辛酸有余、荒唐更有余的泪水,有当权派的泪、有造反不成被驱逐者的泪、有造反成功后被算帐者的泪、更有一些无辜者的血和泪……,这泪流得辛酸,也流得荒唐!

http://www.shshsh.net/b_kantie.asp?tiezi=70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3 13: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部文革史 几把荒唐泪 回复: 0 浏览: 747   
^_^!
表情: 作者:linou 时间 2015-12-24 20:01:03 序号:1283
     
     李逊先生的《革命造反年代》第一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上海文革的《清明上河图》。
以往看那些有关文革的书和文章,不停被作者们抹不去的情感和忍不住套上的概念所打断。我想想还是那句话:什么阶级说什么话!于是文革的史实和史论总被好几个阶级的人或左或右地诠释,令人不能卒读!
《革命造反年代》却让我不能释手,也改变了我对口述史料真实程度和利用价值的一个错误观念。在有关档案无法公开的状况下,口述史料很大程度上为史家必用的依据,这是史料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必经过程。李逊先生所拥有的大量当事人口述史料,在当时文献的互证下就成为信史,就使相关的人和事让我有如闻声咳的感觉,好象四十年前的情景,又在身边发生。
《革命造反年代》与以前一些书不同之处还在于:无主观描述。不同立场的当事人在文革中和文革后都有不同的回忆和感触,在这本书中都有呈现,而也正是李逊先生的无主观描述,让我看到那些当事人的真实形象和心路历程。
正是在《革命造反年代》里没有了以前褒贬分明的脸谱,我看到了就在身边的活生生的红卫兵、活生生的工人造反派、活生生的“笔杆子”、活生生的老干部、活生生的“陈、曹、张、姚”,这真是一本饶有趣味的《文革史记》。
说是无主观描述,但李逊先生的有主观评论还是有太史公曰的风范,全书四十章之章末的小结都是李逊先生的史评,表达了一个史家对一段史实的一种态度。
在《革命造反年代》的开场白中,还表述了李逊先生的一项研究成果——中国人的政治名份及其行为。我认为李逊先生不用传统阶级分析方法,而从政治名份角度探索文革前后的中国人行为,也是别开生面的研究,值得同行深思。我想,相同阶级内的矛盾以政治名份来解释会更合逻辑一些,这也是研究人民内部矛盾、社会矛盾以及敌对方内部矛盾时都会遇到的一个理论问题。
当然,在读到《革命造反年代》书中告诉我的大量统计数据时,我也发现一个在读其他人书时同样困惑的问题:这些不同时期由不同立场的人编写的统计数据可靠吗?怎么把这些统计数据真实还原呢?因为不同数据会得出不同结论,而编写统计数据的立场又会误导研究者。所以在我明白历史研究者遇到这种无奈状况的同时,也确实使我这个读者感到痛苦和困惑!
读完李逊先生的《革命造反年代》,会有重返那个年代的感觉,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不少人都高呼不要重演文革,也有人对文革十分留恋,更有人对文革又恨又爱,而李逊先生的政治名份分析正可以预言还会不会有文革式的大戏上演!
文革是一个奇妙的魔境大舞台,不少人都要上台演戏,或被逼着上台去走一回,事后都含泪而下,都上演了一段各自的人生悲剧。一介草民如此,毛泽东又何尝不是如此?革命的代价和革命的命运真是撞进历史的魔境了吗?
《革命造反年代》讲述了一个革命年代,也是一个动乱年代,重看那个年代,也是个催人落泪的年代!读着《革命造反年代》,看到了当事人那时的落泪,使我也想到《红楼梦》里那由盛而衰的几把辛酸泪,不过我看到《革命造反年代》中的是辛酸有余、荒唐更有余的泪水,有当权派的泪、有造反不成被驱逐者的泪、有造反成功后被算帐者的泪、更有一些无辜者的血和泪……,这泪流得辛酸,也流得荒唐!

http://www.dfwxs.com/b_kantie.asp?tiezi=12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20 16:38 , Processed in 0.0208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