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17|回复: 0

陈益南《青春无痕》韩文版序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60

回帖

468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687
发表于 2010-1-20 13: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益南 / 文
  
  闻知拙著《青春无痕—— 一个造反派工人的十年文革》一书,将译成韩文出版,面向韩国读者,我很是高兴;甚至,冥冥之中,我还以为是一种缘分。
  
  长沙,是中国中部地区一座美丽的都市,湖南省的省会。《青春无痕》中叙说的“文革”往事,主要就发生在这儿。然而,令人奇妙的是,远方的友好邻邦韩国,在这座城市中,居然也留下有一页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七十一年前,正值中韩两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之际,韩国民族英雄金九先生领导的大韩民国抗日临时政府,就曾驻留长沙,在此历经了时达八个月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岁月。从而,为长沙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一份难得的荣耀与骄傲。
  
  中国的“文革”,是一场很复杂也很曲折的政治运动。仅凭有几亿人曾满怀激情的参入,又耗时长达十年这二点,就已显现出其史无前例的特征。对于这段曾震惊世界的历史,近三十年来,已有着很多的表述与研究。
  
  然而,大量有关言论与著述表明,现在中国及境外对“文革”的各种表述与研究,相当部分却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其特点是,他们往往最多只叙说了“文革”的某一截面或某一时段,而却又将这某一截面或某一时段,常常误读为“文革”历史的全部。
  
  众所周知,在信息片面的基础上,是很难确认事情的本质,也很难正确定义一件事的性质。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就是在“文革”的发生地中国,对“文革”历史的研究,也尚未能全面展开,更谈不上深入了。因而,现在,无论是中国年轻的一代,还是中国域外的人们,便都只能从不完全的信息中,来了解与认识“文革”。
  显然,这不可避免会导致一种历史遗憾。
  
  研究“文革”历史的人们,往往会出现的另一个重大偏差,便是忽视与误解了“文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文革”中那波澜壮阔气势非凡的民众性造反运动及其组织的产生、发展与终结的真实内容。
  
  “文革”中确发生过许许多多伤害知识分子、伤害老干部、伤害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文革”中上上下下也确发生过许多源于权力角逐与意识形态的政治迫害。但是,这些伤害与迫害的事件,却并不是“文革”的主流特征,更不是它的本质。因为,这类事情,并非“文革”的独有特产,而是早在“文革”之前很多年,就已存在、发生过;甚至,在“文革”之后很多年,也仍然常常可以见到这类事件的出现。
  
  唯有声势浩大的民众性造反运动及其组织的产生与存在,才是“文革”独有的重要内容。
  
  因为,这种专门反对各级官僚当权派、却竟然又是由执政党第一领袖亲自号召与支持而蓬勃兴起的民众造反活动,则绝对是史无前例。
  
  中国现代史上少有的言论与结社自由,在“文革”时,就是在如火如荼的民众造反运动中,才得以以非程序化方式而突然普遍的短期实现。当时,除执政党中央最高层之外的整个官僚阶层,其对民众监督的畏惧、其不敢轻易以权力来为非作歹的心态,在强大的民众造反运动所营造的氛围下,也得以短期产生与保持。
  
  所谓有数亿人参入“文革”这一概念,其真实的基础,即是因为,的确发生了这一将不同身份的大多数中国人先后都卷了进去的巨大规模的民众性造反浪潮。
  
  有人认为,“文革”中的民众造反运动,并非自发性“造反”,而是一种“奉旨造反”,即是奉执政党领袖毛泽东的号召而起来造反的,因而,“文革”中的造反运动,就象法西斯德国曾有过的纳粹群众运动一样,没有积极意义。
  
  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是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们,尚没有搞明白、也并未真正了解“文革”中的造反运动,在实际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不懂得区分:纳粹冲锋队横扫的目标,是不赞成法西斯主义的其他不同政见群体;而“文革”中的造反派,进攻的对象,矛头的指向,却是除毛泽东等执政党极少数中央高层之外的整个国家中高高在上的各级执政党官僚阶层(被称为“领导干部”的当权群体)。
  
  在民众的造反浪潮中,尽管毛泽东与执政党的旗帜被举得高高,反对资本主义的口号教条也常被列入造反宣言,但是,在大量的造反实践活动中,所显现的,却是民众与官僚间的种种矛盾与斗争。而这种斗争方向与对象,才是“文革”造反浪潮的本质。
  
  虽然,有数亿民众先后参入的造反运动波涛,最终似乎并未能留下什么,“文革”结束后,政治体制又回到以前的原有轨道。但是,曾经被打落地的皇冠,毕竟很难再回复往日的神圣;而曾被唤醒的思维,也更难重坠以前的愚昧。
  
  至少有了一种新情况:经过民众造反运动后,中国大陆的任何大小官员,在老百姓眼中,永远也不再具有不可被挑战的神权地位了。
  
  而在“文革”前,哪怕是一个最小的执政党支部书记级别类的官员,在他管辖下的民众面前,也都能象个皇帝一样威严,能象神一样永远正确,而不会面临任何批评的意见;因为,曾凭他一个意旨,就能以“反党”的名义,将对他微微表示过不满的属下平民百姓,打成“右派分子”,推入到低人几等的贱民厄境。
  
  《青春无痕》一书,是一个当年经历了“文革”造反运动所有过程的年轻工人,用自己的亲历亲闻,提供的一件个人案例。之中,将那段历史,从社会底层的、个人的角度,做了一个真实的全景式展示与回放,力图以此帮助读者,从这份微缩的信息中,获得全息的感知,由此能觉察“文革”的种种复杂性。
  
  阅读本书后,相信读者对中国“文革”及之中的民众造反运动真相,将获得一种基本到位的认识。读者将会了解到:“文革”中为什么会发生大规模民众造反浪潮的?这又是怎样一种造反?积极参加造反的民众都是些什么人?民众造反的目的是为了什么?造反运动有过一些什么样的多元化?造反运动的前后还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件?民众造反在“文革”中与历史上具有何种地位?作为一种政治力量,“文革”中的造反派是如何兴起与终结的?等等。
  
  通过学习韩国现代历史,我肤浅地了解到,在九十年代前争取民主的过程中,韩国民众直接进行的政治表达,也经常会以爆发大规模的街头抗议、起义与激进的学生运动的方式出现。
  
  虽然中国“文革”的造反运动,与韩国民众争取民主的运动,其产生的社会基础与原因,都没有可比性。然而,作为社会底层的民众,为自己的生存与社会的理想,在历史的重要时刻,向执政当局提出激进要求之际所表现的活动形态,中国“文革”的民众造反运动与韩国民众争取民主的运动之间,却又似乎有一种操作层面的相似性。
  
  因此,也许,对于中国“文革”之中发生的民众造反运动,韩国的读者即便只是从书本上,也具有比较容易了解、认识、体会、理解的思维优势。
  
  在此,要衷心感谢韩国仁川大学张允美教授!正是她的辛勤译作,《青春无痕》这本书才有幸面对韩国的读者。
  
  在此,也谢谢每一位阅读本书的韩国朋友!由于您们的阅读,中国“文革”中的造反运动真相,在这个世界上,便又增添了一批知情人。
  
   2008年4月28日
  
  ——————————————————————
  
  注:《青春无痕—— 一个造反派工人的十年文革》中文版,已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韩文版则于今年由韩国(文史)新生出版社在韩国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3 00:43 , Processed in 0.0214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