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30|回复: 0

1966-1976年滁州市大事记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2-3-5 14: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rl]http://www.ah.xinhuanet.com/jg60nahp/2009-05/19/content_16573137.htm
[/url]

1966年
2月1至6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县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政协滁县第四届常务委员会。
2月2至5日,滁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
2月28日至3月15日,县委召开有2800多人参加的政治工作会议(即四级干部会),研究“突出政治”,搞好农业生产。
5月,滁县工农兵群众以各种形式声讨“邓拓黑帮”,批判“三家村黑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
6月,机关部分单位张贴大字报,揭露“修正主义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
8月12日,滁城新华书店第一次发行《毛泽东选集》精装一卷本。
8月18日,中共滁县县委发出通知,号召全县党员和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学习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学生和“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走上街头宣传。
8月27日,合肥部分大学学生串连成立“八·二七”战斗队,并来滁县串连,境内中学生相继成立“八·二七”红卫兵组织。此后,各类名称的“红卫兵”组织在城乡相继建立。
8月下旬,滁城“红卫兵”走上街头横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此后一批古典著作、文物字画、戏曲服装被焚毁,名胜古迹受破坏,琅琊寺内的佛像全被砸烂,近百块题字匾额被烧毁,醉翁亭内的欧(阳修)文苏(轼)字《醉翁亭记》碑刻被凿坏。
9月1日,滁城万人集会,庆祝毛泽东主席接见全国各地赴京的50万红卫兵。
9月5日,滁县的红卫兵开始全国各地串联。
9月,中小学实行“停课闹革命”。至年底,各类学校教学均陷入停顿。
9月9日,部分“红卫兵”冲击县公安局机关。
8至9月,文化大革命中受批判的干部、群众因不堪凌辱,自杀25人。
10月,境内掀起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高潮。
11月3日,应上级通知,首批百余名“红卫兵”(学生)赴北京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此后,又有近千名“红卫兵”继续进京接受检阅。同期,数百名师生徒步“长征”到外地串联。
11月上旬,滁县遭受严重干旱,受灾面积33.52万亩,成灾面积11.99万亩。
11月22日至12月1日,县委召开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200人。


1967年
1月,在上海市“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全县各地纷纷成立“造反派”组织,向各级政府、各单位夺权。县委、县人委及各部门的大多数领导干部被批判斗争,“靠边”审查,党政领导机构陷于瘫痪。基层党组织均停止活动。
2月18日,滁城小学校联合召开复课闹革命誓师大会,决心“打回学校去,复课闹革命”。
3月,滁县人民武装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四八三部队奉命来滁实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并成立滁县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对稳定局势起了积极的作用。
5月,滁县“革命造反派组织”在夺权中,因观点不同,分裂成两大派(即“好派”、“P派”)。
7月至年底,两派造反组织多次发生争执,直至武斗。12月20日下午,滁县搬运站两派因贴大字报发生争吵,进而发展为武斗,其中一派头子持冲锋枪向另一派射击,致死2人,伤6人。
10月,安徽省军管会对滁县公检法部门进行军事接管。
10月,根据以“斗私、批修”为纲,全县工厂、机关、学校、社队普遍大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0月25日,根据“大、中、小学都要复课闹革命”的指示精神,全县中、小学陆续复课。


1968年
1月5日,滁城造反派“硬闯队”在地委院子、滁城派出所、烟厂和专区手管局等处引爆土炸弹6枚,制造恐怖气氛。
3至5月上旬,在“三支两军”部队的帮助下,全县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促进96个基层单位实现了按系统的革命大联合,并相继建立了各单位的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
5月17日,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复同意,滁县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党、政、财、文一切权力均归革委会。
5月22至24日,滁县革委会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决定成立“斗批改领导小组”和“文攻武卫指挥部”,实行“群众专政”。
7月14日,滁县城关镇革命委员会成立。
7月8日,全县开展“三忠于”活动,城乡各公社、大队都建立“忠”字台,张挂摆放毛泽东画像、塑像。县设立毛主席像章敬制发行办公室,至10月,全县共发行毛主席像章4万余枚。
8月9日,滁县召开“三代会”(工代会、贫代会、红代会),传达省、地“三代会”精神,研究“三代会”工作任务。
8月下旬,全县城乡机关、街道、企事业单位、学校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县革命委员会组织“贫下中农、工人宣传队”到社镇部分单位协助工作。同期,部分有一般历史问题并已作过结论的干部、知识分子、职工因“矛盾扩大化”被批斗。全县共开展“对敌斗争”专题学习班1679期,参加学习人员8万余人次,揪斗各类人员1195人。
8月,“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滁城学校,农村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9月4日,专区将其所属的滁县中学、滁县师范及该师范2所附属小学管理权限下放滁县。
9月30日,滁县革命委员会在琅琊寺内设立的以大型泥塑《收租院》为主题的“阶级教育”展览馆开馆,接待观众参观。
10月18日,滁城召开有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欢送首批知识青年下乡插队。
10月,全县各公社、镇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和革命领导小组。
12月10日,滁县革委会安置小组成立(1969年3月改称上山下乡办公室)。
本年,大旱。滁县、来安和全椒三县抽调人力、机械在南京市浦镇江口建翻水站,提长江水倒灌滁河、清流河抗旱。
本年,县、社、大队及部分生产队干部1100多人分批赴大寨参观学习。之后,全县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并树立起袁庄、塘坝郢、前进大队等一批学大寨先进典型。


1969年
1月,原滁东公社、官山公社合并成立滁东公社,原城郊公社、山林公社合并成立城郊公社。
2月中旬,一支由县革委会组织的6000人的“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开赴农村,领导“斗批改”运动。
3月,乌衣镇与法华、白庙两个公社合并成立乌衣公社。
4月12日,全县城镇公办中小学校均由工人接管,实行工厂办学。在此之前,农村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已全部下放公社、大队管理。
5月23至28日,滁县革委会召开党员代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7月3日,滁县爱国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
7月,全县暴雨成灾,水位超过1954年。洪水冲破、冲倒小水库26座,大小圩6个(大圩有黄庆圩、大同圩),致倒塌房屋3129间,粮食作物受灾面积11万多亩。县革委会在驻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帮助下,领导各社、队大力开展生产自救工作。
夏,全县中小学教职员工暑假期间留校进行“斗批改”。
8月11日,中共滁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成立。此后,党的核心小组派出干部帮助各公社、镇召开党代会,恢复基层党的组织。至1970年3月,全县各公社、镇都建立了党委。
11月13日,滁县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成立,领导滁城军民挖筑防空洞。至1971年底,共修建环城防空工事4200余米,可供1万人战时防空隐蔽。
10月23日,全县副业工作会议在乌衣公社袁庄生产队召开。会议号召:各生产队向袁庄学习,争取在3至5年内,达到平均一人养一头猪,一亩地养一头猪。
10月25日,上海市知识青年500人、居民800人来滁插队落户。
10月31日,滁县“五七”干校成立。校址设在十二里头。
10月,撤销沙河镇,并入沙河公社。至此,全县由1966年5月3镇、23个公社调整为1镇、20个公社。
11月,全县组织社队干部400人分两批前往萧县郭庄大队参观学习。
11月,县革委会内设办事组、政治工作组、生产指挥组和人民保卫组等“四大组”,每组下设若干小组,并陆续恢复和新设一些委、局。
12月,全县有118个生产大队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970年
自上年冬至本年初,全县先后派出民工7100多人参加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建设。4个半月,全县民工完成土方24.3万立方米。
1月9日,由各公社武装基干民兵连组编的滁县独立团成立。
2月上旬,滁县“五七”大学在施集成立。第一届招收工厂、公社推荐的学员250名。
2月中旬,全县各地相继开展“打击反革命分子、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运动(简称“一打三反”)。城乡共建立“大批判”战斗队600余支。
3月,滁县第五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决定恢复滁县总工会。
4月,全县民兵开展“忆阶级苦、忆民族苦、查思想、查作风、查工作”教育运动。
7月29日,县劳动局从城关镇两个蔬菜大队和琅琊公社两个大队招收115名农民进城当工人。
10月27至31日,中共滁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滁县第四届委员会。
10月,安徽省农学院迁址沙河集续办。
12月26日,县革委会成立“农业学大寨”办公室。
本年,大学和高中招生废除考试制度,改由社队、工矿和机关推荐工、农、兵及知青上学。全县推荐大学生34名、师范生55名、高中生250名。
本年,全县清理出职工欠公款20多万元,当年收回5万多元。
本年,始筹建县殡仪馆。


1971年
2月初,长12.5公里的罗(大庄)~白(米)35千伏高压输电主干线路和4.2公里的沙河10千伏配电线路架设成功。
2月21日,滁县革委会召开全县“农业学大寨”会议。
5月12日,滁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
5月14日,滁县科学技术领导小组成立。
6月,上海市1070名知识青年来滁县农村插队落户。
7月,白米~三官10千伏配电线路架成送电。
7月25日,共青团滁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产生了共青团滁县县委,并决定恢复各级团组织活动。
9月底,中共滁县县委及时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传达中共中央有关“九·一三”事件的通知。
10月9日,滁县“文攻武卫”指挥部撤销。
12月,全县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此次运动至1972年2月结束。
年底,滁城南大街路面由4米拓宽至12米。
本年,滁县全面清查“五·一六”分子。
本年,国营滁县渔场人工繁殖鱼花2.03亿尾。
本年,疟疾暴发流行,全县发病49762人次。
本年,县财政实行收支大包干。核定包干基数,超额收入按70%提成,支出结余留用,短收和超支自求平衡。


1972年
1月6至16日,中共滁县县委全委扩大会议在乌衣公社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1972年农业跨大步的规划和措施。
1月10日,滁县绿化委员会成立。
1月19日,恢复滁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1月下旬,由120人组成的上山下乡慰问团分赴农村慰问下放人员。自1968年以来,全县农村先后接收安置各类下放人员1.3万人。
年初,白米~城郊10千伏配电线路架成送电。
2月1至10日,中共滁县县委举办有1000名干部参加的学习班,传达贯彻中共中央(1972)4号文件,揭发批判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罪行。
2月23日至3月2日,县“三干”会议在滁城召开。会议总结了1971年工作,讨论了1972年的工作任务。
2月25日,滁县中学更名为滁县第一中学,滁县初级中学更名为滁县第二中学,五一学校更名为滁县第三中学,红卫学校更名为滁县第四中学。
4月,恢复琅琊、乌衣、沙河、珠龙和章广等5个农业技术服务站。
5月,县革委会办事组、生产指挥组、政治工作组、人民保卫组均成立党的核心小组,作为县委的工作机构。
5月28日,县革委会召开普及教育扫除文盲工作会议。
8月28至31日,县革委会在沙河公社召开“土化肥、土农药、土饲料”现场会议。安徽农学院滁县分院、地区农林局和农科所派员到现场作了技术指导。
9月12日,在滁县开展“三支两军”工作的南京空军部队、滁县人武部的官兵开始分批撤回。
9月,恢复县直属机关党委会。
12月26日,滁县新火车客运站建成营运。
本年,滁县公路站试制成功圆盘扫砂机、滚桶扫砂机、铺装机、四轮车、洒水车和自动卸料拖车等,并在全省表演,又录制成影片向全国推广。
本年,李集公社发现钩端螺旋体病人,经血清鉴定确诊109例,后治好108例,死一例。


1973年
1月25日,珠龙供销社保管室因有人吸烟引起土炸药爆炸,死2人,伤6人。
2月下旬,全县城乡普遍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联系实际,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
3月,先后设立县经济计划委员会、县工交办公室、县农林办公室、县财贸办公室。
4月15日,滁县第六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滁县妇女联合会,决定恢复各级妇联组织。
5月13日,滁县第四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滁县贫下中农协会第四届委员会。
5月,本县从崇明岛引进一批河蟹苗在部分社队放养。
6月20日,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
6月,滁县地区电视转播台在琅琊山建成,转播中央和省台电视节目。
9月20日,中共滁县第四届第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大会传达和学习了中共“十大”会议精神。
12月,县委组织13个公社,镇的2.6万劳力对黄圩、大同、新联进行“四圩治理”工程,开挖新河15公里,削减防洪堤段12.3公里。
本年,县医院医疗队在章广分院为一名妇女成功地取出一个6千克的子宫肌瘤。
本年,从淮北和江苏省大量引进泡桐树苗在县内栽植。


1974年
1月,“河南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出笼后,1972年5月,三官中学初一学生王大充因考试作弊受老师批评,自杀身亡的旧事,被夸大为“安徽省的马振扶事件”,三官中学的一部分领导和教师因此受到错误处理。
2月16日,滁县召开“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
2月26日,县农业机械研究所成立。2月,全县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3月15日,县科学技术领导小组改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3月27日,滁城民兵指挥部成立。
4月,为了解决独山水库灌区和淹没区的矛盾,地区革委会决定将嘉山县所属的张浦营、保桥、罗田3个大队划归滁县,与滁县黄泥公社上洪大队合并成立张浦营人民公社。
6月2日下午6时,张浦营、黄泥、三官、沙河、滁东和大王等公社遭受20多分钟暴风雨和冰雹的袭击,损失惨重。
6月17日下午5时50分至8时,全县范围遭受强烈风暴的袭击,珠龙、黄圩、汪郢公社还下了5分钟左右蚕豆般大的冰雹。风暴刮毁房屋5.82万间,损害早稻、玉米和棉花6.63万亩,刮跑场上脱粒小麦8万公斤,刮断刮倒树木213.7万株。
7月,县轧花厂加工槐树叶粉1200吨,出口日本。
11月,全县开展学习“小靳庄十件新事”活动。
本年,县内出产的石英石、薄荷油开始出口。
本年,县内开始引种火炬松、湿地松。


1975年
3月11日,滁县“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
4月26日,乌衣老街及蔬菜队从乌衣公社中分出,恢复乌衣镇建制。至此,全县共辖2个镇,21个公社。
4月,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海运学院在滁开办业余函授教育,招收学员600名。
5月30日下午3时50分左右,张浦营公社遭受约20分钟的冰雹袭击。冰雹大的约重250克,小的也有蚕豆粒般大。
6月20至27日,全县普降暴雨,城内降雨量达286.4毫米,圩区达358.9毫米,洪水成灾。破圩6个,冲倒2座小水库,610个生产队的12.9万亩农田受淹受涝。
7月22日至8月10日,全县中学教职工集中政治学习,推广“朝阳农学院”经验。
8月中旬,大雨成灾。滁河吴港水位达12.64米,清流河五孔桥水位达16.85米,均超历史最高水位。全县受淹农田10万多亩,其中绝收7万亩。在上级党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滁部队的帮助下,县委组织全县人民开展抗洪防汛,生产自救。
9月19日,滁县恢复乌衣、沙河、城郊、珠龙和章广基层税务所。
9月,按照上级部署,全县开展对《水浒》的评论和讨论。
11月20日,人武部县中队移交给滁县公安局管理,改为人民武装警察中队。
11月25日,县地震办公室成立。
11月,县委成立路线教育办公室,并由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及部分大队干部、复退军人、上山下乡知青和地委派来的干部1100多人组成“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宣传队”,进驻重点社镇进行路线教育。从农村抽调70多名贫下中农、知识青年和基层干部组成“倒蹲点”宣传队,进驻县直机关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2月4日至次年1月上旬,县革委会举办会计员、保管员、记工员、生产队长和贫协组长学习班,参加学习的共达1.05万人。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城乡干部群众自发地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总理的沉痛悼念。
2月16至29日,全县社队干部1.3万多人参加了解决大队和生产队领导班子问题的整党整风学习班。
3月,全县开展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春,由于上年两次洪涝,口粮缺口大,部分社队社员缺粮断炊,很多人扒火车去淮北买山芋干以维持生活。
春,农业推广蒸汽催稻芽、通气秧田、湿润育秧和植棉新技术。
4月18日,城西水库大塘渡口因渡船超载发生沉船,15人落水,死亡2人。
4月19日,县召开四级农科网会议。据统计,全县21个公社均建立了农科站,有农技员105人;有67个大队建立了农科队,70%的生产队建立了农科组。
夏,农村推广露天泥麦堆保管麦种技术。
7月1日,城关镇4个街道的18个居民委员会都办起“向阳院”。
7月7日,中共滁县县委撤销“四大组”及其核心小组,恢复成立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办公室。滁县革委会成立办公室、计划委员会、农林办公室、工交办公室、财贸办公室。
8月6日,滁县接收唐山市、丰润县和玉田县在7月28日地震中受伤人员374人,安排在滁城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六一医院治疗。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11日,中共滁县县委、县革委会设灵堂吊唁毛主席,县直单位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纷纷前往灵堂表达对主席的沉痛悼念。
9月18日下午3时,全县人民认真收听、收看中共中央追悼毛泽东主席大会的广播电视实况。中央追悼会之后,城乡各单位相继召开各种形式的追悼会。
10月21至27日,全县城乡人民纷纷举行集会、游行,燃放鞭炮,敲起锣鼓,热烈庆祝中共中央10月6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11月9日,皇甫、章广、常山、曲亭、李集、施集、花山、珠龙等8个公社抽调劳力开赴皇甫山,营造“万亩”杉木林基地。
同日,中共滁县县委召开有10370人参加的四级干部会议,宣传贯彻中共安徽省委三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学习中共中央指示,开展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会后,中共中央文件下达到广大群众。滁县人民热烈拥护党中央粉碎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反党集团的决定,随即广泛开展了对“四人帮”的批判。
11月底,县委从县直机关抽调780多人,连同地委派来的360多人,组成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宣传队,进驻10个社镇,76个大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2月25日,滁县公共汽车公司成立。次年3月,滁县公共汽车开始运营。
本年,滁县农村大队全部实行“合作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3 10:33 , Processed in 0.0179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