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97|回复: 3

张铁生的答卷(1973)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6-13 0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尊敬的领导:

      书面考试就这么过去了,对此,我有点感受,愿意向领导上谈一谈。

      本人自一九六八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每天近十八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我的时间只在二十七号接到通知后,在考试期间忙碌地翻读了一遍数学教材,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题眼瞪着,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愿没有书本根据的胡答一气,免得领导判卷费时间。所以自己愿意遵守纪律,坚持始终,老老实实地退场。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而有着极大的反感,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在这夏锄生产的当务之急,我不忍心放弃生产而不顾,为着自己钻到小屋子里面去,那是过于利己了吧。如果那样,将受到自己与贫下中农的革命事业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所谴责。有一点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没有为此而耽误集体的工作,我在队里是负全面、完全责任的。喜降春雨,人们实在忙,在这个人与集体利益直接矛盾的情况下,这是一场斗争(可以说)。我所苦闷的是,几小时的书面考试,可能将把我的入学资格取消。我也不再谈些什么,总觉得实在有说不出的感觉,我自幼的理想将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这是我唯一强调的理由。

      我是按新的招生制度和条件来参加学习班的。至于我的基础知识,考场就是我的母校,这里的老师们会知道的,记得还总算可以。今天的物理化学考题,然很浅,但我印象也很浅,有两天的复习时间,我是能有保证把它答满分的。

      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关系等都清白。对于我这个城市长大的孩子几年来真是锻炼极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观的改造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飞跃。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么基础知识和能力),我感觉并非可耻,可以勉强地应付一下嘛,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嘛!(没有意思)但那样做,我的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荣幸的,只是能在新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贫下中农和领导干部们的满意地推荐之下,参加了这次学习班。

      白塔公社考生 张铁生

      一九七三年六月三十日

      (原载1973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03: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铁生和《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

W020090823547577961297.jpg

1973年辽宁考生张铁生(前左)在大学招生文化考试中交了白卷


1973年,正在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插队的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6月30日,在理化考试时,交白卷的张铁生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这封给“尊敬的领导”的信却造就了文革中“白卷英雄”的传奇,使张铁生成了文革时期中国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

  张铁生在1973年的高考试卷上仅做了三道小题,但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关于教育的信。在信中,张铁生诉说了自己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的心理冲突,发泄他对“书呆子”的不满。信中强调自己热衷于农业生产,繁重劳动让其没有办法复习。他还对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有着极大的反感,因为考试被“大学迷”给垄断了。

        他在信中写道:“在这夏锄生产的当务之急,我不忍心放弃生产而不顾,为着自己钻到小屋子里面去,那是过于利己了吧。如果那样,将受到自己与贫下中农的革命事业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所谴责。有一点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没有为此而耽误集体的工作,我在队里是负全面、完全责任的。”

  张铁生说:“对于我这个城市大的孩子,几年来真是锻炼极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观的改造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飞跃。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么基础知识和能力),我感觉并非可耻。我所感到荣幸的,只是能在新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贫下中农和领导干部们的满意地推荐之下,参加了这次学习班。”

  这封信被同年7月19日的《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编者按说:“张铁生的理化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

  同年8月20日,《人民日报》又转载了张铁生的信,又另加编者按语:“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随后,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张铁生一夜之间成了名噪中国的勇于交“白卷”的反潮流英雄。

  这封信被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发现后,张铁生的命运从此改变。1973年,张铁生顺利地被铁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录取.同年8月张铁生升任铁岭农学院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并受到江青接见,江青称他是一块“有棱有角的石头”,并说“我要用这块石头打人了”。1975年,第四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张铁生当选为人大常委。

  张铁生的迅速窜红在现在看来显得有点荒唐可笑,但在当时有其深意。由于毛泽东强调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要求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到1964年、1965年已在高校招生中明确提出贯彻“阶级路线”问题。那些即“出身不好”的学生能考上大学真比登天还难。

  事实上,张铁生只是江青等人在教育体系树立的一个“造反榜样”,也是四人帮冲击刚刚恢复的高考制度的一个工具。

  进入文革时期,“阶级斗争”彻底贯彻到教育体系上面。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将学生昔日敬畏无比的老师赶出校门,到了8月中旬,“大串连”如火如荼,“大抄家”肆行无忌,“红卫兵”更成为江青等人手中最重要的筹码。

  1973年,中央决定恢复高考中的文化考试,虽然招生对像是“知青”、“青工”、“青年农民”、“解放军”等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农兵”。但广大在校学生和其它青年毕竟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一时,学校教育秩序大大转好,学生也开始发奋读书了,甚嚣尘上的“读书无用论”也无多少市场了。

  这个对于靠“造反”发家,并且以“红卫兵”为筹码的四人帮,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况且,这也违背了毛泽东的教育主张。在中国官方近年来对毛泽东的纪念和宣传中,毛泽东教育思想通常被归纳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又红又专,加强党的领导”。实际上毛泽东的教育主张主要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强调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要求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这注定了毛泽东不可能将知识作为教育的重点,这也决定他与1973年刚刚开始恢复正常的教育现实存在着尖锐冲突,以至于不得不经常用强硬的、破坏性的方式冲击和改造它。张铁生正好是符合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典型,当然会被四人帮拿来当典型。

文革资料中对张铁生的描述,并不如“革命闯将”黄帅、“造反领袖”蒯大富那么多。但是从他和前未婚妻的一段描述中可以看出一点他的性格。小侯是张铁生还没有成为“造反英雄”时的未婚妻。张铁生上大学后,名声越来越大,小侯心里没底,便止步不前了。

  但张铁生并不是在感情上见异思迁的人,大学三年,他写给小侯的情书不断,并公开了他们的关系,也斩断了一些姑娘对他的情意。

  张铁生入狱后,小侯家悔婚,小侯坚决不同意,甚至从家里搬了出来。但张铁生给她写了最后一封信,告诉她不要等了。

  在张铁生入狱期间,有不少受他牵连的朋友都伸出援手照顾其父母。由此可见,张铁生也一个有情有义,人缘不错的青年。在当时那个“革命”环境中,阶级观念是很多青年心中的印记,他当初写那封信或许是出于一种不平,又或许出于一种对自己“阶级”的维护感。

  在文革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样一张白卷使张铁生得到四人帮的“赏识”,登上全国人大常委高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同时这也使他因此随后在狱中度过十二载。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张铁生只能算是被四人帮“发掘”出来的,文革这场政治斗争中的一颗棋子。

文革资料中对张铁生的描述,并不如“革命闯将”黄帅、“造反领袖”蒯大富那么多。但是从他和前未婚妻的一段描述中可以看出一点他的性格。小侯是张铁生还没有成为“造反英雄”时的未婚妻。张铁生上大学后,名声越来越大,小侯心里没底,便止步不前了。

  但张铁生并不是在感情上见异思迁的人,大学三年,他写给小侯的情书不断,并公开了他们的关系,也斩断了一些姑娘对他的情意。

  张铁生入狱后,小侯家悔婚,小侯坚决不同意,甚至从家里搬了出来。但张铁生给她写了最后一封信,告诉她不要等了。

  在张铁生入狱期间,有不少受他牵连的朋友都伸出援手照顾其父母。由此可见,张铁生也一个有情有义,人缘不错的青年。在当时那个“革命”环境中,阶级观念是很多青年心中的印记,他当初写那封信或许是出于一种不平,又或许出于一种对自己“阶级”的维护感。

  在文革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样一张白卷使张铁生得到四人帮的“赏识”,登上全国人大常委高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同时这也使他因此随后在狱中度过十二载。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张铁生只能算是被四人帮“发掘”出来的,文革这场政治斗争中的一颗棋子。

http://hi.baidu.com/ht8988998995 ... 65e1f298250ae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9

回帖

1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7
发表于 2010-6-18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昔日“白卷英雄”成了千万富翁

bj1.JPG (16.6 KB, 下载次数: 1)
  昔日“白卷英雄”成了千万富翁,这无疑是一个爆炸性新闻。那么,在知识时代,这位曾经对知识采取了极端蔑视态度的“白卷英雄”是靠什么打拼成了千万富翁的呢?
  2003年8月15日,记者采访了张铁生的挚友和创业伙伴——禾丰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东先生。9月5日晚,记者又拔通了张铁生家里的电话,这位年过50的汉子在电话里畅谈了自己出狱后这十多年来迭宕起伏的创业之路。
  出狱后,初返社会他只能替人跑腿1991年10月16日,41岁的张铁生刑满获释,怀着一颗忐忑的不安的心情回到社会。同年12月22日,他和沈阳农业大学讲师董礼平女士在辽宁省兴城县结婚。
  婚后,张铁生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出狱后的他有一种自卑感,不愿意让人们知道他是谁,更不愿意见熟人。因此,在工作问题上,他一直寄希望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政府给他安排一个岗位。那段时间,他几乎很少出门,每天就呆在家里,戴一副墨镜,谁也不见,就等当地政府的安排。
  然而,当地政府觉得给张铁生安排工作的事挺敏感,而且他们担心张铁生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便把这事当作难题,一级一级往上交,却一直没有一个结果。
  1992年初,按捺不住的张铁生终于第一次走出家门,找到一位在市政府部门供职的远房亲戚,询问安排工作的事。那位远亲语重心长地说:“铁生啊,你不要寄什么希望了,还是自谋生路吧!”张铁生彻底绝望了,郁闷不得志的他来到沈阳农业大学妻子董礼平那儿。这时,他得到一个喜讯:妻子怀孕了!高兴之余,40多岁的张铁生痛感堂堂七尺男儿不能再靠妻子养活了!于是,张铁生决定走出去自己创业,发誓发当一名好父亲。
  可是自己能干什么呢?张铁生想,自己在监狱里曾帮人看过病,有医疗卫生方面的经验,便想回到兴城办一个私人诊所。可是,由于没有专业技术职称,他打听了半天还是不能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这样,张铁生刚升起来的希望又成了泡影。那段时间,他十分失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
  幸好,妻子董礼平是一位善解人意的人,她一方面安慰丈夫,一方面暗中帮丈夫找工作。当时,董礼平有一位学生名叫金卫东,毕业后下海在正大康地(深圳)有限公司做预混剂(畜牧饲料)销售,1992年又受聘于北京康地公司担任东北地区经理。她想,这位学生在外面能力强,不如找他帮忙。于是,董礼平便找到金卫东说:“卫东,铁生没有工作,你帮帮他吧。”金卫东一听,便点头答应了。
  刚好那时,北京康地公司正准备扩展东北市场,需要招兵买马,而金卫东认为张铁生是一个大名人,如果能进康地公司,一定会带来名人效应。于是,几天后,金卫东提着礼品来到了董礼平的家,准备请张铁生出山。不想,他进门时,董礼平不在,而张铁生正戴着一副墨镜,坐在阳台上听收音机。金卫东没有认出他,便问:“我是董礼平的学生金卫东。铁生大哥在吗?”张铁生早就听妻子提过金卫东,听说他来了,便立即摘下墨镜说,说:“我就是。”这时,金卫东腰间的呼机突然响了,还没等金卫东反应过来,张铁生的双眼已开始四处搜寻:“哪来的虫子呢?什么虫子在叫?”金卫东不禁笑了笑了说:“大哥,别找了,在我腰上别着呢。它不是虫子,是呼机。如果有人呼我,我就能知道他的电话号码,然后我再给他打过去。这是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说完,金卫东就拿出“大哥大”准备回电话。“卫东,你怎么拿一个发报器呢?”张铁生更是不解地问。“大哥,这个叫‘大哥大’,就是移动电话,不需要电话线,你想打到哪里就能打到哪里。”面对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张铁生恍如隔世。尽管如此,金卫东还是想让他进北京康地公司。不想,张铁生一听说要他给外国人打工,便一口回绝了。因为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认为中国人应该把自己的才华贡献给自己的国家。
  无奈,金卫东只好将张铁生介绍到辽宁省鞍山市辽河饲料公司。辽河饲料公司是辽宁当时最大的一家饲料公司,其老板黄经理又是金卫东的朋友。当金卫东将电话打到黄经理那里说明此事后,黄经理开始有点担心张铁生能否适应私营企业的管理。但他碍于金卫东的面子,只好同意让金卫东带张铁生过去看看。
  第二天,金卫东和张铁生乘火车来到了鞍山市辽河饲料公司。不想,这位老板和张铁生见面后,发现张铁生是一个爽快而办事干练的人,便答应让他先在公司下属的一个工厂办公室当一名小职员,主要任务是干一些杂事。
  有了工作后,张铁生的性格变了,他不再自卑,甚至连说话的声音也提高了。尽管那时他在办公室里只是一个跑跑腿的小职员,可他仍然十分投入。很快,他的能力例让公司的老板刮目相看。
  从头再来,40岁的汉子像小学生一样求学1992年秋天,辽河饲料公司为了开拓沈阳市场,决定在沈阳设立办事处,负责沈阳的市场开发和售后服务。
  当时,公司认为张铁生的能力不错,便决定派他到沈阳创建办事处,并担任办事处主任。
  张铁生是一个十分好强的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那时,办事处刚刚成立,开拓市场是当务之急。
  有一次,张铁生带着一位叫汪洋的员工到沈阳一家大型国有养鸡场推销饲料。找到养鸡场的负责人后,他便直接掏出随身携带的样品,请那位负责人过目。不
  想,那位负责人手一摆,说:“我们不需要这个。”张铁生十分纳闷,心想养鸡场怎么不需要饲料呢?最后,他才弄明白让那位负责人生气的是,他没有自我介绍。其实,张铁生那时最怕在别人面前介绍自己,害怕别人笑话他干这一行。
  这时,另外一家饲料公司的业务员也找到了养鸡场的那位负责人,只见那位业务员先是递上一张名片,接着介绍自己的产品。而那位负责人认真听取了他的意见后,准备试用那人的产品。
  这件事让张铁生认识到了名片的作用。回到办事处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设计了一款名片,第一次将“张铁生”这三个字推销出去。果然,他发现有了名片后,许多事情好办多了。
  接下来,张铁生开始学习市场营销知识。他到书店买来一些市场营销方面的书,一有时间就埋头苦读。就这样,他一边学,一边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果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半年后,沈阳办事处的业绩从最开始的零销售迅速上升为几十万吨的销量。张铁生也从中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从此更加发奋苦读。
  然而,就在这时,公司总部认为张铁生带领的一帮人都是沈阳农业大学的人,怕沈阳的业务做大了,局势不好控制,便从公司总部派了一名经理来沈阳接管办事处的事务。张铁生知道此事后,十分生气,认为公司老总不信任他了。于是,他离开了办事处。而办事处失去了他的支撑,不久就被撤消了。
  刚好此时,也就是1992年11月12日,42岁的董礼平剖腹产下一个4.4公斤的女婴。孩子的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生机,张铁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1993年4月,张铁生找到在北京康地饲料公司做高层管理工作的金卫东,希望和他一起创办自己的饲料公司。刚好金卫东正有此意,他又邀请康地公司另一位同事丁云峰一起参加。很快,由金卫东、张铁生、汪洋和丁云峰四人控股的天地饲料公司在沈阳农业科学院附近正式成立。
  开始,公司的总经理由金卫东担任,丁云峰主要负责饲料的配方,而张铁生和汪洋则负责市场销售。然而,这时已认识到知识重要性的张铁生不甘心只做一名推销员,他想自己既然在做饲料生意,就必须懂得饲料的配方。
  为了完全搞懂饲料的配方,张铁生没事干的时候就跟着金卫东和丁云峰学习。张铁生虚心学习的劲头,像一个小学生,有时弄得这两位年纪比他小的合伙人都不好意思,不得不将饲料配方的技术教给他。
  半年后,张铁生不仅弄懂了电脑的系统操作,而且对饲料的配方也精通了。从此,他觉得自己真正迈进了一个“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与自己年轻时判若两人。
  诚信经营,昔日“白卷英雄”成了千万富翁1993年底,就在张铁生准备大干一场时,北京康地公司为了留住人才,决定提升金卫东为东亚地区的销售部经理。于是,金卫东和丁云峰为了谋求更高的发展机会,便先后退出天地饲料厂,留下张铁生和汪洋继续打拼。
  张铁生得知这一消息后,心头非常沉重。那时,张铁生手头最缺的是钱,资金不足令这个刚刚起航的小公司生存十分困难。
  就在张铁生四处求款无门的时候,他的一个老客户,沈阳辽河养鸡厂的厂长汪文平给张铁生预付了10万元货款,希望订购一批饲料。而恰好这时,汪文平需要的那种饲料十分紧缺,一时根本没办法弄到。做事老实的老铁生向汪文平说明情况后,正准备将货款打回辽河养鸡厂。不想,令张生今生无比感激的是,汪文平居然爽快地说:“货款就先存在你那里吧,什么时候有货了,你就什么时候给我发货。”老朋友的信任让张铁生有了新的希望。
  于是,张铁生便用这笔钱在郊外租了一个厂房,并到沈阳市第三粮库进了两吨原饲料。那时,他请不起饲料配制的技术人员,便自己试着用电脑配制。由于这是第一次操作,他害怕配不好,会砸了“天地”的牌子。于是,他亲自跑到北京,请教先前的合伙人丁云峰。丁云峰没有保留,教给了他如何配制饲料的技巧。
  很快,张铁生的天地牌饲料上市了。然而,就在公司刚刚有起色的时候,一场灭顶之灾悄悄地袭来。
  1994年7月的一天,张铁生正在工厂的生产车间检查刚刚生产出来的饲料。突然,工厂的保安冲进来说外面有几个农民在闹事。张铁生走出工厂大门一看,原来是那些农民家里饲养的小雏鸡因为吃了天地牌饲料,不但没有长大,反而一只只地瘫了。
  得知详细情况后,张铁生马上赶到事发地,将瘫在地上的小雏鸡拿回检验。结果,他发现他们刚刚生产出来的饲料因生产质量把关不严,氟的含量超标了。张铁生赔给遭受损失的农民共6万多元现金。
  消息传出后,一时间,许多供销商纷纷要求退货。为了稳住市场,张铁生立即停止饲料的生产,将自己关在家里,全心研究新的饲料配方。一个星期后,他终于又配制了一种新饲料配方。
  有了新的配方,张铁生便开始重新让自己的天地饲料进入市场。然而,由于发生了上次的事件,推销饲料的难度就更大了。加上当时国际知名品牌饲料——台湾大成饲料已进入沈阳市场。张铁生非常清楚,在这个时候,如果跟它竞争,显然是鸡蛋碰石头。于是,他采取了一种“跟进”的战略,即将天地饲料的价格定位于比大成的价格低50元,而大成销售到哪里,张铁生就跟到哪里。由于天地饲料的价格低于大成饲料,而且配方又经过改良,因此,一年后,张铁生让天地牌饲料很快在沈阳站稳了脚跟。到1995年,天地饲料已经占据了沈阳绝大部分饲料市场。
  1995年6月18日,张铁生先前的合伙人金卫东等人在沈阳正式注册成立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后改为集团公司)。于是,1998年初,天地饲料公司正式并入禾丰公司,张铁生和合伙人汪洋(后来撤股)以参股10%的形式,进入禾丰公司的管理层。目前,53岁的张铁生除担任集团公司商政总监外,还兼任监事会主席一职。而目前的禾丰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净资产过亿元、拥有17家子公司的大集团。
  世事轮回,历尽沧桑。如今,昔日的“白卷英雄”张铁生已成为腰缠万贯的千万富翁。
(转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10-6-24 01: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公正的社会应该是一个鼓励诚实的社会。张铁生的所为只是为自己的诚实伸张应有的公平和正义,此举无可厚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3 11:44 , Processed in 0.01458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