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99|回复: 0

惠州学院退休教师廖志坚忆“四清”运动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5-12-29 07: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惠州学院退休教师廖志坚回忆当年“四清”运动开展情况

■1965年关键词  四清运动

核心提要


    从1963年开始,惠阳专区在城乡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1964年9月至1965年7月,惠阳专区“四清”运动试点工作在惠阳师范学校(即现惠州学院)、惠阳机械厂、木器社、后所街居民委员会等单位铺开。惠州学院退休教师廖志坚讲述了当年“四清”运动在学校开展的情况以及对学校的影响。

口述历史

W020090826612605464459.jpg



    讲述人——— 廖志坚:1938年出生,广东梅州人,惠州学院副教授。1955年到惠州工作,1963年起在惠阳师范学校(即现惠州学院)教授古代文学。
    “四清”运动刚开始在农村进行

W020090826612605463917.jpg


惠阳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79届学生合影。记者董智媛 翻拍(廖志坚提供)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刚开始主要在农村地区进行,主要是清账目、清工分、清财物、清仓库,简称“小四清”运动,后来逐渐发展到“大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
    学校开展的“小四清”运动,主要表现形式是自我反省,用那时的话说就是“脱裤子割尾巴”。学校教职员工以小组形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自己到底有什么事情做错了,直到大家都满意了才能“穿裤子”,才算过关。

    学校开批判会常常一开一下午
    1964年9月,学校被列为开展“四清”运动试点单位之一,当时的惠阳专区还特别派遣工作组到学校指导运动开展。这时,“小四清”运动逐渐转向“大四清”运动。整个校园开始到处充斥大字报,批评 “资产阶级教育观点”和作风问题等。刚开始只是教职员工针对学校主要领导进行批判,后来学生也加入进来。
    当时被批判得最厉害的是一位李姓副校长。一批在学校任教的老教师,在当时看来大多出身有些问题。由于李副校长主管教学,跟这些老师接触比较多,就被批判拉帮结派,重用这些“有问题”的老教师。于是,开始贴大字报,开批判会,常常一开就是一个下午,整个学校的师生一起参与批判他。

    全校600多学生和60多教职员工均搬到农场
    “四清”运动在学校开展不到一年,大概在第二年的7月就结束了。结束之后得出结论:“四清”运动证明,在城市办学会出修正主义,丰湖书院培养不出无产阶级接班人;师范学校越靠近农村越好,要实行半耕半读。因此,惠阳专区的领导决定把学校搬离丰湖校区。
    1965年9月,全校600多名学生和60多名教职员工全部搬到了惠东平山农场,这样全校师生既可以参加生产劳动,又可以绿化荒山,自食其力,减轻政府负担。当时学校被分成若干个教学点,沿着广汕公路排开,有9公里长。其中学校本部设在大岭,水保、水唇、水果设3个教学点。
    学院教学点教导员变成生产队长
    基于“半耕半读”的办学思想,当时惠阳专区的领导对学校提出明确要求:“半亩水田半亩地,半亩油桐半亩竹,半亩果树半亩林,种好圃苗育新人。”学校领导则提出“三年吃萝卜,五年吃荔枝,十年吃乌榄”的任务。因此,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劳动,当时我们90多个学生要负责15亩水稻、20亩花生、40多亩木薯及2亩多菜园的种植任务。我当时是水唇教学点的负责人,名义上是教导员,实质上是生产队长,每天要负责全队的劳动计划和生产管理,晚上还要到生产队指导社员学习文化知识。天气不好时,我们才能回到教室上课。
    在丰湖校区时,我们有2栋教学楼。搬迁到平山农场后,我们根本没有教室,只有几间平房,经常是40多个学生挤在一间狭小的房子里面上课,或者把农场仓库改为教室,两个班90多人挤在里面上课。

    搬离丰湖校区损失大量珍贵史料
    当年搬离丰湖校区,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还损失了大量的教学仪器和图书。当时,学校有5万多册藏书,搬离丰湖校区后基本上都被毁坏了,包括许多珍贵的史料和绝版图书。
    在平山农场,由于没有图书馆,我们只好把教学常用的书籍放在书架上,其余的书籍就用几块木板一搭,堆放在角落,连续好几年都没有条件保护和打理。后来,许多书籍表面看上去虽然好好的,但用手轻轻一碰,全部就变成纸屑了,这是让我最痛心的事。
    1970年5月,学校又搬到博罗县显岗水库,改为“惠阳地区师范学校”,直到1976年,才重新搬回丰湖校区。1978年12月,惠阳地区师范学校经批准改名为惠阳师范专科学校。
    记者董智媛 实习生吕方圆通讯员何焕昌

【相关链接】

家国春秋


    1963年至1965年,新中国经历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时期,那就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称“四清”运动。在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期间,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四清”运动开始是以清账目、清工分、清财物、清仓库为主要内容的整风整社、清理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后来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指导思想,以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运动。
    据《惠州市志》记载,惠阳专区从1964年9月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展,惠阳专区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才告结束。(董智媛)


http://www.huizhou.cn/zt2009/gq/ ... 20090826_26292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3 09:28 , Processed in 0.0208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