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698|回复: 1

叶溱:上中(上海中学)招生解密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7-8-15 12: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中招生历史档案解密
叶溱
2012年12月23日
据我所知,那时上中招生各区、县是有一定名额指标的。
63、64年开始看重阶级路线。上海县、杨浦区、普陀区工农子弟多,名额也相对多些,大概各50(数字不一定准确);黄埔、南市非工农子弟多,名额相对少些,大概10—20个;干部子弟同等工农子弟,徐汇区也多些。
在录取分数上,非工农子弟也要比工农和干部子弟高10—20分。
当然,这些都是市教育局定的政策。
另外,每个人的学号,男女生分开,按入学考试分数高低排列,高在前低在后。
这些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也就说说而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70e93780101gw1m.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13: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网友

叶溱:你早些说就好了。当时杨浦区是工人子弟最多的区,所以有那么多的同学一起入校。我看到照片上我们区的人最多,真开心!谢谢你告诉我们尘封已久的秘密。小抗
2012-12-23  07:29举报分享回复(0)
新浪网友
谢谢叶溱回答了我清奇古怪的疑问。历史档案的解密期一般是50年,我们有幸有叶溱这个内线提前2年解密(1964-2012)。根据解密资料,我们五班的入学三鼎甲分别是女榜状元郭舒放、榜眼林延、探花郑小华,男榜状元潘渭河、榜眼强卫国、探花周关富。遗憾的是目前在同学中最具学术地位的沈坚居然排名最末。这又是一个清奇古怪的问题。(小枫)
2012-12-23  07:30回复(0)
956305

这个问题肯定有偏差,我不可能是第一名,沈坚也不可能是最后的。要么历史颠倒了,现在是沈坚排第一,我殿后了。(舒放)
2012-12-23  08:24回复(0)
julia_zhuye512

这个事情我也是昨天才知道,是听我妹妹叶涵说的,她也是文革后知道的.年纪大了,几十年前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完全可能有偏差,而且考试成绩是具有偶然性的,关键是看现在,将来......对吗.不过回忆能给我们生活带来趣味.
安度晚年,过好我们的每一天!    (叶溱)
2012-12-23  10:42回复(0)
杏菊
叶溱的揭示证实了我心中四十多年的猜测。因当时我在小学成绩并不是最拔尖的,报考上中时,有二位老师的孩子也执意要考,估计她们的父母得知些内部消息。但我校的周校长亲自上门做我父母的思想工作,说我是工人子女,贯彻党的无产阶级路线就要把工人子女送到最好的学校,非让我报考上中不可。结果我校只有我一人进上中,我琢磨我进上中是校长推荐的结果。因为其他二位同学没被上中录取,並不因为她们成绩不如我。而且我提早一个多星期就知道我被上中录取了。所以进上中的第一篇作文巜当我接到录取通知单时》我写不出激动的心情。(杏菊)
2012-12-23  13:45回复(0)
evelin1951
茱莉亚的解密令人恍然大悟。1964年参加入学考试,作文题目好像是一件令人难忘的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在答数学试卷时,一个四则运算题目答案应该是1,我初做时是1,在验算时不是1,反复几次,有1有非1,大多是1.我自作聪明地认为,答案也许就不是1,是个陷阱吧。最后以非1的答案交卷。这件事我48年来一直记忆犹新。这个教训告诉我,当我们比较认真地做一件事时,要相信第一直觉。我们小学有同学的哥哥在上中读书,他看到上中张贴的新生录取名单上有我和另一个教授的女儿,就先告诉了我,比校方早一步知道。这一年我家有三件令人高兴的事:我大哥到南京军区当电报员,我进上中,我妹妹进上海外国语小学。时过境迁,现在我们退休了,但妹妹在米国,得67岁才能领养老金,日子没有我过得闲适。  思考
2012-12-23  15:01回复(0)
zhengxh021

告诉大家一个笑话,临近填志愿我都不知道上海有所上海中学。不知班上哪位同学告诉我上中有少体校,我酷爱打乒乓(小学乒乓球女队队长),就擅自决定考上中。至于上中是什么样的学校根本不了解。但因上中要住校我又有心脏病,父母不同意。我打了个“擦边球”,乘父亲出差在外母亲工作忙,让姐姐添的志愿。大家都知道,我这身体少体校根本不收,不过歪打正着我进了上海市最好的中学。当时我们班被录取7个同学(都是干部子女),杨辛(4班)和我在班上是学习好的,其他4位也不错。想不明白的是,魏小明(6班)的功课是我们班差的,可她也考进了。而班上成绩优秀的洪林 [高一(1)班林阿连的弟弟]
2012-12-23  21:05回复(0)
day乒乒小可爱
我们卢湾区共有5位同学考入我班,且都住在复兴中路,我们小学占二位,另名是男生,退休前是建筑设计院院长总工程师.余下几位在美国.看了各位留言,让我想起不少往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3 05:04 , Processed in 0.016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